阅读材料:背课文(金波)

2022-08-24 15:07:3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阅读材料:背课文(金波)》,欢迎阅读!
金波,课文,材料,阅读

背课文 金波

记得上小学的第一天,老师发下来语文(那时候叫国文)新课本,我就急不可待地翻开来看。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一课的图画,画的是地平线上升起一轮太阳,红红的,光芒四射。

老师开始教我们学课文。

没想到第一课这么简单,就三个字:天亮了。

渐渐地,学了三课,老师让我们从第一课背到第三课。全班同学就像唱歌似的,拉长了音背起来。背得那么轻松、流畅,清脆的声音,河水般缓缓地流着,连标点符号都被冲走了。老师也笑眯眯地和我们一起背:

一天亮了。

二弟弟妹妹快起来。 三姐姐说快去看太阳。

真没想到,语文课会这么好学。背书就像唱歌,谁也没把它放在心上。 后来,课文越来越多,越来越长,老师还是让我们背书,我就觉得没那么轻松了。

大约上到四年级,老师教我们学新课文,题目是《匆匆》。老师还在黑板上写下了作者的名字“朱自清”,这是我第一次知道这位作家的名字。

老师用她优美的嗓音开始读课文: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我发现,老师并不是在读课文,而是在背诵。我们又惊奇、又佩服。就这样,老师一字不差地背完了整篇课文。

讲完了《匆匆》,老师照例让我们背诵课文。我一遍又一遍地大声念着:“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我还对这几句特别感兴趣:“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一面读着,一面看着屋里方砖地上的阳光,觉得作者写得真好。

可是,我只顾欣赏课文,并没用心去背,等妈妈来检查时,我只能背开头

1/2




的一段,下面的就结结巴巴地背不出了。我一脸垂头丧气的表情。

妈妈拿着课本,很平静地说:“你学的都是白话文,念起来就像说话,不难背啊!

我仍低着头,不吭声。

妈妈接着说:“我小时候,学的是古文。还不懂哪,就让背。”说完,她就背起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我听着很新鲜。看看妈妈,她容光焕发地背着。我很受鼓舞。我很佩服妈妈,她连那么难懂的古文都能背下来,这篇有趣的课文,我为什么背不下来呢?

自从那次以后,每逢我遇到难背的课文,就用妈妈的话激励自己。 有一天,课堂上,老师发给每人一篇补充教材,题目是《桃花源记》,这是一篇古文。

老师像讲故事似的,先把课文的内容复述一遍,大家听得津津有味,催老师快点儿串讲。

老师却没有那样做,她带领大家一遍又一遍地朗诵课文:“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渐渐地,那字句不再生疏,变得铿锵悦耳。再读几遍,不仅声音好听,课文的内容也从迷茫之中显现出来,在我们的脑海中,渐渐地活画出那个捕鱼人有趣的经历……

我们几乎都能背下这篇课文了。 老师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我们对老师的这句话似懂非懂。

以后,课文越学越多,背诵的课文也越来越长。老师让我们背的都是名篇。

渐渐地,我们体会到,多背一些名篇,储存在记忆里,在一次次的重温中,不断地加深着理解,就好像牛吃下草,经过多次反刍,慢慢地消化,慢慢地吸收。

现在我还常常地默诵着小时候学过的课文,行云流水般地把我带回到小学语文课堂上。

2/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be52c5f73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3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