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对后世诗歌的影响

2022-12-31 03:12: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诗经》对后世诗歌的影响》,欢迎阅读!
诗经,后世,诗歌,影响

《诗经》对后世诗歌的影响

摘要:《诗经》是我国诗歌的源头,对我国诗歌开展有重要意义:1《诗经》以抒情诗为主流;2、《诗经》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3、语言简练,手法多样,对后世诗歌产生了积极影响。

关键词:《诗经》;诗歌;影响

中国文学历史悠久,并有着独具特色的民族形式、美学理想和开展道路。诗歌是中国文学中产生最早的艺术形式之一,也是中国文学中得到最为充分开展的题材。《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全书主要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公元前11世纪至前6世纪〕近五百年间的作品。包括了公卿列士所献之诗,采集于各地的民间之诗,以及周王朝乐官保存下来的宗教和宴飨中的乐歌等。它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为后世诗歌的开展奠定了根底。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局部。风、雅、颂后来和赋、比、兴合称做“诗六艺”,“诗六艺”的说法见于《毛诗序》,从文学度看,风、雅、颂是诗的三种体裁,而赋、比、兴那么是诗的三种表现手法。风、雅、颂是由于宗庙祭祀、朝会宴飨、日常生活之礼而形成的三种音乐风格,再有三种音乐形成的三种诗体。赋、比、兴是诗言志的方法,兴是“引譬诗类”,“感发之意”;比是“事类相似”,比较类推;赋是用“讽、诵、言、语”的方式敷布其义。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诗集,《诗经》在中国诗歌艺术形态开展方面也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其一,《诗经》是以抒情诗为主流的。除了《大雅》中的史诗和《小雅》《国风》中的个别篇章外,《诗经》中几乎完全是抒情诗,并奠定了中国文学以抒情传统为主的开展方向。以后的中国诗


歌,大都是抒情诗,而且,以抒情诗为主的诗歌,又成为中国文学的主要样式。其二,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诗经》表现出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直接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诗经》富有现实主义精神的作品,它们在内容上的主要特征是正视现实,描写现实,揭露现实,批判现实。《国风》民歌,“男女有所怨恨,相从而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从社会的各个角度,广泛、深刻地开展了周代人民惨遭剥削、压迫的实际处境,抒发了他们对不合理社会现实的怨恨和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憧憬。其三,《诗经》,特别是《国风》民歌,简洁的语言,巧妙的比兴,塑造出真实、自然而生动的形象,描绘出亲切感人的画面,来抒发情怀,反映现实。其艺术手法即“赋、比、兴”,朱熹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奠定了我国诗歌的优良传统,哺育了一代又一代诗人,我国诗歌艺术的民族特色由此肇端而形成。《诗经》内容、艺术形式的主要特征,也就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传统的主要特征。从《诗经》开始,我国的诗歌天地里就奔流出一条现实主义的滔滔长河。《诗经》于比兴时有寄托,屈原在《楚辞》中,极大地开展了《诗经》比兴寄托的表现手法,即屈原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

历史上直接继承、开展《诗经》优良传统的是两汉乐府民歌。汉民歌与周民歌是一脉相承的,描写了社会上的各种矛盾、各种现象,是反映汉代社会的一面镜子。汉乐府民歌对于现实主义诗歌艺术的重大奉献,是它在《诗经》的创作根底上,更开展了以叙事为主的创作特色。如用五言写作的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被后人誉为“古今第一首长诗”。汉乐府民歌高度的思想、艺术性,使之成为我国现实主义诗歌道路上的第二座里程碑。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c010c43a7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0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