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

2022-05-30 19:04:4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欢迎阅读!
茅屋,秋风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诗准确的读法,在诵读中熟悉诗文,了解诗中所叙写的内容。 2、联系诗人身世处境,结合诗中的描写抒情去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品味诗歌语言形象、生动与凝练。

教学重点:理解本诗所体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把这种理解反馈到诵读当中。 教学难点:对“长夜”的理解;对诗人忧国忧民思想的理解。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1、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导入新课 ⑴大家都知道,唐朝有两位伟大的诗人,一位是李白,他是浪漫主义诗人,人们把他叫做“诗仙”;再一位就是杜甫,他是什么诗人?(现实主义诗人。)人们叫他为 ?( “诗圣” 杜甫早年怀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但因奸臣李林甫专权当道,屡试不第。756年方得一小官,杜甫43岁的时候,爆发了一场有名的战乱,那就是 ?(学生回答:安史之乱。教师板书。)这是一场民族大灾难。当时是田园荒芜、战乱频仍,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到处是饥饿哀号,到处是流血死亡。杜甫和人民一起流浪,饱受了战乱之苦,写下了许多浸透着血泪的伟大诗篇。这些诗篇由于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被人们称之为“诗史”--用诗歌写成的历史。

畔盖起了一座茅屋,在飘泊多年之后,终于有了安身立命之所,诗人的心情是愉快的,这在他的诗歌中也表现了出来。他曾到江畔独步寻花: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也曾在水槛遣心: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不料当年深秋,风雨破屋,长夜沾湿,诗人在风雨飘摇之中写成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于是这普普通通的茅屋也便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杜甫的这首诗。

⑵解题 ,古代诗歌的一种。汉魏以下的乐府诗,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富于变化。

2、初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 指名生读,纠错(字词),点评

怒号 三重茅 挂罥 布衾 沉塘坳 俄顷 恶卧 大庇 突兀 见此屋 2 教师朗读指导,指导学生读出诗歌的节奏,停顿等。

本诗以七言为主,可采用“二//三”式停顿 (:八月/秋高/风怒号) 1)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2)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3)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3、录音范读 4、学生个人读,学生对朗读作简单评价 5 学生齐读

3、再读课文,读懂大意(学生合作,讨论交流) 1、结合课文注释,疏通文义—————————————————————— 2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各用四个字概括每节诗歌的主要内容。 秋风破屋 群童抱茅 长夜沾湿 期盼大厦




4、三读课文,读出情感

⑴、杜甫当时的处境如何?心情怎样?仿照示例,联系诗歌内容,说说自己的发现。

示例: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的住的仅仅一间茅屋,而且茅屋极不牢固,大风一吹,房顶就被掀掉,居所如此简陋、破败,可见杜甫当时的生活非常穷困,已经到了潦倒的地步。

:通过阅读前三个小节,我们会发现,诗人在不经意间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自画像。那么,此时矗立在你眼前的诗人是怎样一个形象呢?

一个穷困潦倒,忧思不绝的诗人。

:是的,杜甫是以一个诗人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的,他用诗歌咏叹着自己的不幸,传达着自己的忧思。这样的一个形象,足以引起我们的共鸣,给我们的心灵带来强烈的震撼了。然而,如果你以为此时你已看清了杜甫的全部,那就想得有些简单了。让我们一起进入诗歌的第四节,看看一个既老且贫的诗人,在经受了这些生活上、精神上的鞭打及煎熬后,他在想些什么呢?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他想的不是自己,而是能得到千万间广厦,来庇护天下的寒士。

⑵、以作者的心情为感情基调朗读(一人一段),对朗读作评价,看谁读得最好

⑶、录音范读、 学生齐读

5、背诵课文,分组竞赛

:诗为事作,屋凭人传,如今成都杜甫草堂依在,而现在草堂的浣花溪畔已是一排排平房鳞次栉比,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诗人追求的“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想已经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年代变为现实,如果诗人在天有灵,他定会感到欣慰了。(板书): 草堂留后世, 诗圣著千秋。

这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朱德参观杜甫草堂的题词。 我们但愿杜甫草堂长留人世,杜甫诗篇的光芒千秋永照。

当然,历史上像杜甫这样具有伟大情怀和理想的古仁人还有许多,请列举两个。 屈原《离骚》中“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及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等,可见、忧国忧民的思想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优良传统。这些伟大的诗人,总是把自己的命运和民族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与之同呼吸共命运。让我们记住这些令人钦敬、令人敬仰的名字以及他们留下来的千古绝唱

最后、让我们怀着对杜甫崇敬的心情,再齐读全诗,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感情。 6.作业:

①结合自己的理解反复吟咏本诗并背诵

②结合更多的杜甫资料,把你对此诗的感想写下来,200字左右。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c2bfa163a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6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