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文章是好文章

2022-04-21 03:08: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什么样的文章是好文章》,欢迎阅读!
文章,什么样

什么样的文章是好文章?

沙培宁

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编辑人的世界》是做编辑的人一定要拜读的经典,里边便于好文章有两句话。一是我想找的是我没有看过的东西;二是对编辑而言,验证真理的时刻就是假如别的出版社出版了这样一本书,你是否会购买我想,编辑是否采用我们的文章也是一样的道理。中国最好的杂志是《读者》,社长对编辑的要求是选择让你感动的稿,这是《读者》择稿的唯一标准。可见真实和生动是好文章的基本要求。

编辑有时不得不面对很多头疼的稿件,就是那些面面俱到、泛泛而谈的,这种文章没有错误也没有文章就是太平常,不能吸引人。还有理论与实践就像油与水一样分离的那么清晰,还有提出问题多,解决问题少的文章,这种文章似乎很吸引人,但是正当你读到最想知道该怎么解决这类问题时,作者却收尾了,让读者有些生气的感觉。这些都是令编辑头疼的文章。选题也一样,不能选择自己头疼的话题来写,因为困饶自己的也就容易困饶别人,也就会让编辑头疼。

文章该怎么写或者说编辑喜欢什么样的稿件?

主要是回答如何选题的问题。

首先,是选自己熟悉和擅长的话题来写。每个教师应该持续的关注某些类型的话题或者是教育的某些领域的问题,时间久了必有心得,此时出手往往容易得手。 其次,是自己特别想说和想写的话题一般都不错,有人说写作是激情的流淌。沙先生说好文章是流淌出来的,而评职称的文章大多则是憋出来的。

第三,是选择小而深的话题来写。其反面是大而空的话题。做个形象的比喻就是写特写镜头式的文章,而非全景镜头式的文章。如何写深?好多话题都是一个系统的问题,可以接着写,即别人说了我来接着说,比如多元智能,一开始大家写的是什么是多元智能,后来写多元智能的具体内容,再后来写多元智能对教育的启示,再后来写多元智能对具体学科或者教师的启发和教师们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探索与实践,再后来写如何识别孩子的智力类型并加以培养等。再比如反思,一开始大家写的是什么是反思,后来写反思的内容和方式,后来写反思的案例,在后来写对反思的反思等。

第四,是选择别人不写的话题来写。好似躲着别人说话,避开人家写过的东西就容易写出新颖的东西来。

第五,是选择可能产生偏差或者隐含矛盾的地方,这里就可能隐藏着深刻的问题;或者对一般性的一些问题寻找出自己的解答,比如教育科研如何从写转变做,你写出自己的思考和做法。

文章投稿如何提高命中率?

第一,是要了解刊物的定位、风格、具体栏目等,再关注一下该刊物最近几期刊发的文章内容等;

第二,是找准实际投稿,有些话题的刊登是有时效性的,比如春游的文章应该在冬天的时候投稿,等三个月的审稿流程下来刚好到春天。

第三,是不要跟风写,因为杂志不喜欢重复同样的话题继续发表同一类型的文章,当然这个不是绝对的。投稿前查阅一下自己文章的重复率也是必要的,如果找到空挡可能比较容易命中。


第四,有低到高的刊物级别投稿,稿件的质量与刊物的水准要有所对应。在质量方面,抄袭的文章是绝对枪毙的,如果以后建立起作者的信誉信息库的话,抄袭的作者可能被拉入黑名单。

第五,是标题的设计和制作非常重要,要新异和突出,容易吸引编辑的眼球,很多文章就是被标题淘汰的。

对写文章的建议有哪些?

首先,是积累素材。沙老师举了李镇西的例子,而且她还写过针对李镇西的文章《从五个一五个一》。

其次,是想清楚再写。怎么写的问题大多实际上都是怎么想的问题。

第三,如何认识写作过程中对实践的提炼。提炼就是把做法背后的道理和价值说透彻,是对自己做事情的目的的一种再认识。

第四,是用自己的话说自己的事情,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这样才可能形成特色。中央电视台原来有个节目名字叫《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北京二中的气养人一写出来就被传播开来。著名学者陶西平先生说好学校的共性就是他们都有自己的个性,这句话套在文章的身上也是合适的。

第五,是提倡写实证的东西。比如教师讲授法好还是学生参与法好,这个问题好象美国人还没有科学的研究结论,而中国学者和老师现在则一边倒地认为后者好,其实,这样的问题需要做实证研究,一线的老师也可以做。再比如,一张白纸可以折几次,学生都会说可以折无数次,而实际上善于实证的老师自己折折看就知道它究竟可以折几次了。

第六,是建议写小文章。大文章往往有框架,容易成为封闭、逻辑、统一完整的体系性文章,那就失去了生动性、灵活性和开放性。写小文章还可以有效的防止教师的职业倦怠,因为有人发现会主动写东西的人不会倦怠,相反他们充满了创造和生成。同时,写文章还可以改善人的思维,促进思维方式和思维品质的提升。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c4b6b5bad02de80d4d8400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