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昂《感遇三十八首》其九赏析

2022-11-02 21:16: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陈子昂《感遇三十八首》其九赏析》,欢迎阅读!
陈子昂,八首,感遇,赏析,三十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陈子昂《感遇三十八首》其九赏析

作者:沙春月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8年第23

作者简介:沙春月,女,蒙古族,内蒙古民族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在校研究生,研究方向:唐宋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3-0-01 圣人秘元命,惧世乱其真。 如何嵩公辈,诙谲误时人。 先天诚为美,阶乱祸谁因。 长城备胡寇,嬴祸发其亲。 赤精既迷汉,子年何救秦。 去去桃李花,多言死如麻。[3]

陈子昂,初唐杰出的诗人,全唐诗库中保存了其90首诗。《感遇三十八首》是其主要的代表作品,这是陈子昂《感遇三十八首》的第九首。这首诗是五言古体诗,陈子昂可谓是初唐的复古诗人,虽直接继承了汉魏古风但摒弃了齐梁旧格,为唐代的五言古诗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元命即天命,古代圣人都将天命看作是很隐秘的事情,所谓的天机不可泄露就是这个意思,我国古代就有卜卦活动,人们无论做何事前都要卜上一卦算出吉凶来决定是否要做此事。而身居高位的帝王更是注重天命,他们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就将自己与天命联系在一起。汉朝的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道之大原出于天,就是自然、人事都受制于天命,因此反映了天命的政治秩序和政治思想都是一致的。董仲舒的儒家思想实际上维护了汉武帝的集权统治因此得到武帝的重用。中国古代社会百姓目不识丁,崇拜神鬼,因此百姓拥戴受天命的帝王,天下也得以太平。嵩公,即宫嵩,琅琊人,认仙人于吉为师,吉授以《太平经》,书多论阴阳否泰灾眚之事,有天道、地道、人道云云。诙谲误时人可以看出作者对宫嵩这些专门论道、算天命的人是不屑的,他认为这些论道之人都是迷惑当时的世人。[6]可见作者本人对所谓的天命一说并不相信甚至是鄙视。天命以诚为美,那么祸根是谁引起的呢,秦始皇三十二年,燕人卢生奏图譏曰:亡秦者,胡也。始皇乃命蒙恬伐匈奴,又筑长城以备胡寇。见《史记·始皇本纪》。[2]长城的建立就是为了防止胡人的骚乱,秦朝的灭亡又该归罪于谁。这些历史事迹都是古代帝王因迷信而做出的决定,秦始皇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天下的帝王,按说他是最不会惧怕谣言非议的,但他也听信燕人卢生所谓的预言而大兴土木,劳民伤财,但结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c5a93a4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6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