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名方背诵的感受

2022-07-26 14:58: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谈谈名方背诵的感受》,欢迎阅读!
名方,背诵,谈谈,感受

谈谈名方背诵的感受

一言以蔽之:总在遇缘不同。

我小时候生活在农村,想看书而不得,故而对于书店有种特别的向往。高中时学校有图书馆而不开放,实在遗憾。大学时常去图书馆,工作后喜欢逛书店,十来年了。大学时恰好了解到传统文化和经典教育,故而去书店时比较关注古籍方面的书。大抵看得人少,书店进书也少,除非是大城市大书店能大规模进书。印象中,漳州的晓风书屋,泉州的风雅颂书店,福州的越洋图书城,厦门外图和一些旧书店,古籍比较多。不过后来一些小书店也慢慢出现了国学类的书籍,毕竟这十多年来国学经典越来越普及,教育部门也逐渐重视经典教育民间国学教育也日渐兴盛。因为大学期间偶遇经典教育继而背诵过一些经典,工作后又恰好从事经典教育,蒙学四书五经基本快背完了(未背礼春秋),遂积累了一点心得感受。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闲来无事,略谈一二,以飨同修。诗云: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我读中学时听语文老师说过数学家苏步青能够背诵《左传》和写古文,觉得不可思议,惊为天人。大学时听说有的小学生能背诵蒙学四书等经典,讶异而不曾见。看文章中说某大学生能背诵四书五经,写诗词歌赋,惜不能晤。我在大学期间晨起背书,身边都是背英语人,从未见过有同学读国学经典。真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后来看王财贵教授自述跟掌先生学习也背诵《四书集注》诗词和《易经》等内容。看《家学兴国运旺》文中贺益德老师自述乐于背诵,也背过很多经典,恰逢此书对予从事经典教育帮助甚大,故


仰慕许久。深深感觉背诵经典的事情总是比较少见,大抵时代不同,背书的风气也没了。太史公说,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利来利往。背书何为?!

南怀瑾老先生说过:“……一般人不懂,这是中国人已丧失的基教育方法,也可以说,西方人也忘记了。人类原始的教育方法,只有一个,就是背诵。尤其是读中国书,更要高声朗诵。高声朗诵,有什么道理呢?这个含意很多,朗读多了,自然懂得言语与文字的音韵学。换句话,也懂得文字和语言之间拼音的学问。不管中文、外文,高声朗诵,慢慢悟进去,等长大了,音韵学懂了以后,将来的学问就广博了,假使学外文,不管英文、法文、德文,统统会悟到音韵的拼法,一学就会。在中国古代,这是个普通的教育法,大家都会的。我们这一代的中国人,没有文化根基。我常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亡国都不怕,最可怕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自己的根本文化亡掉了,就会沦为万劫不复,永远不会翻身。不管四书五经,或是古书,任何一段,像唱歌一样,很轻松愉快地背诵,不给他讲解,偶然稍稍带讲解一点。这样背下去以后,一辈子都有用,一辈子都忘不掉。不但中国文化要背,外文也要背。背诵的方法,不但不妨碍社会的发展,反而使社会文化发展更发达,更精详。可是现在人不懂,以为背书是背死书。”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c5c2f1470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f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