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巩《墨池记》阅读答案及翻译

2022-05-05 18:12: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曾巩《墨池记》阅读答案及翻译》,欢迎阅读!
曾巩,墨池,答案,翻译,阅读

曾巩《墨池记》阅读答案及翻译

墨池记〔宋〕曾巩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窪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选自中华书局排印本《曾巩集》) ①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

文:

②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文:


③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

文:

【参考答案】

5①当王羲之不愿受人勉强而做官的时候,他曾遍游越东各地,泛舟东海之上,以快心于山光水色之中。

②王羲之的书法到了晚年才渐入佳境,看来他所以能有这么深的造诣,是因为他刻苦用功所达到的结果,而不是天才所致。

③或者是想推广王羲之临池苦学的事迹来勉励这里的学生吗

【参考译文】

临川郡城的东面,有块突起的高地,下临溪水,名叫新城。新城上面,有一口低洼的长方形水池,称为王羲之墨池。这是南朝宋人荀伯子在《临川记》里所记述的。王羲之曾经仰慕东汉书法家张芝,在此池边练习书法,池水都因而变黑了,这就是他的故迹。难道真的是这回事吗当王羲之不愿受人勉强而做官的时候,他曾遍游越东各地,泛舟东海之上,以快心于山光水色之中。难道当他逍遥遨游尽情游览的时候,又曾经在此地休息过吗王羲之的书法到了晚年才渐入佳境,来他所以能有这么深的造诣,是因为他刻苦用功所达到的结果,而不是天才所致。


但后世没有能及得上王羲之的,恐怕是他们所下的学习功夫不如王羲之吧看来学习的功夫怎么可以少化吗!更何况对于想要在道德方面取得很高的成就的人呢 墨池旁边现在是抚州州学的校舍。教授王君深怕关于墨池的事迹被湮没无闻,写了“晋王右军墨池”这六个大字悬挂在门前两柱之间标明它,又对我说:“希望有篇叙记文章。”我推测王君的心意,莫非是因为爱好别人的长处,即使是一技之长也不肯让它埋没,因此就连他的遗迹一并重视起来吗或者是想推广王羲之临池苦学的事迹来勉励这里的学生吗人有一技之长,尚且使后代人尊崇到这般地步,更不用说仁人君子们留下来的风尚和美德会怎样地影响到后世人呢!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c78e87dfe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2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