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陌生人理论

2023-01-28 05:21: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社会学陌生人理论》,欢迎阅读!
社会学,陌生人,理论

在现代社会,随着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土地对人的束缚力日渐减弱,人口在不同地点之间的流动性日渐增强。随着交通的发展和国家间往来壁垒的降低,们不仅在乡镇与城市间迁移,也在城市与城市间迁移,还在国家与国家间迁移。不同于走马观花、短暂驻足的游客,这些奔赴异乡的人们或为了求学,或为了工作,或为了体验另一种生活方式,在异乡留下,与当地的原住民共同生活。这些人被社会学家称为“陌生人”。

社会学先驱齐美尔的眼中,“陌生人”不是指今日来、明日就走的流浪者,而是指今日来、明日留下来的漫游者。这些人只是暂居异乡,将来的某一天也可能离开。现象学家舒茨则进一步分析了“陌生人”的处境:这些正在接近异乡原住民的人们想要得到当地人的永久性承认,或者至少得到他们的容忍——允许自己在他们的地盘上停留和生活。陌生人在接受了异乡原住民群体对他们提出的某些特殊要求后,也能够享有当地人的某些权利。改革开放后,大多数城市用于对非本地户籍人口实施管理的“暂住证制度”便是一种体现。随着时间推移,一部分陌生人在经历了暂居、客居、定居的过程后,逐渐接受了异乡原住民群体包括制度、规范、风俗、习惯、语言等方面的文化模式,成为了当地人的一份子。换句话说,这些陌生人逐渐被异乡原住民同化和接纳了,俗称“融入当地”。这部分陌生人的下一代一出生便会拥有异乡原住民的身份,这一点在许多移民二代的身上有明显的体现。而其余没有留下的陌生人,将踏上回乡的旅程。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cb21cba0a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2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