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卷有馀情——园林芭蕉独特的审美意象

2022-10-16 19:17: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舒卷有馀情——园林芭蕉独特的审美意象》,欢迎阅读!
舒卷,意象,芭蕉,审美,园林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舒卷有馀情——园林芭蕉独特的审美意象

作者:丁杰

来源:《群文天地》2012年第03

芭蕉(Musa basjooSieb. et Zncc.)又名甘蕉、绿扇。是中国传统园林植物。据记载,栽培历史可追溯到汉代。盛产我国广东、福建、台湾等地,现长江以南地区广为种植。蕉叶硕大、姿态窈窕、色泽碧绿,备受文人赞美唐,韩偓《深院》曰:深院下帘人昼寝,红蔷薇架碧芭蕉。(《全唐诗》第681卷第034首)此外,芭蕉绿荫如盖,孕风贮凉自古有芭蕉孕凉南国风之说。宋,杨万里诗曰:翠蕉自摇扇,白羽得暂闲。(《全宋词》)

清代李渔有云:草木之类,各有所长,有以花胜者,有以叶胜者……芭蕉的审美特征主要专注于芭蕉的叶色与声韵,以叶为胜。文学中有关蕉叶的诗赋行文不胜其数,园林艺术同样凝练出雨打芭蕉、怡红快绿等精典的艺术审美形态。然而,这些艺术形态主要是芭蕉与其他要素的组合,例如,雨打芭蕉的意象是落雨与芭蕉组合产生的景象并由此带来视觉听觉上的审美联想,出自于《红楼梦》贾元春之口的怡红快绿,便是海棠与芭蕉组合,这也成就了植物色彩组合的绝配。

本文是对中国传统文学诗词中以蕉叶自身形态为对象产生出的审美意韵作出归纳并以此拓展园林芭蕉的审美。芭蕉有粗实的主干(茎),它的主干(茎)是由多重叶片包裹形成,植物学称之为假茎。假茎向上生长,待一定时日后叶片自然舒展并倾侧一旁。从叶片成长到舒展只是短暂的自然景象,但中国诗词文学中有过精彩的描绘。 一、芭蕉不展丁香结

长江以南,蕉叶四季中大部分呈绿色状态只是待到严冬老叶败黄。嫩叶呈杆状向上生长,后向边侧倾斜定型,此后蕉叶始终舒展不受气候等因素影响而卷曲,直至败落。蕉叶不展就是文人所指的蕉叶的嫩芽形态。

唐,李商隐《代赠二首》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中钩。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全唐诗》)。

宋,方千里《塞翁吟》 苦寂寞、离情万绪,似秋後、怯雨芭蕉,不展愁封。(《全宋词》)。

唐,张说《戏题草树》 忽惊石榴树,远出渡江来。戏问芭蕉叶,何愁心不开。……(《全唐诗》第087卷第061首)。

上述三例中的不展、心不开等词都是在描述蕉叶没有舒展,但恰好都展现出同样的情感态——愁。李商隐说的各自愁似乎发生在男女之间;方千里的离别愁似乎是久别的苦耐;何愁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cb820c7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1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