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张炜小说的苦难性

2023-04-27 20:25:2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论张炜小说的苦难性》,欢迎阅读!
张炜,苦难,小说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论张炜小说的苦难性

作者:潘维源

来源:《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2年第01

摘要: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张炜是重要的作家之一,在他的作品中,以其独特的创作,众多的作品,张炜小说深刻地描写了女性的苦难,社会的苦难,文革的苦难,张炜对苦难的描写真实而生动,具有典型的悲剧意义和深沉的悲剧力量,张炜从社会生活中发现了人物的悲剧,发现他的作品深藏于其中的苦难。 关键词:张炜 苦难 女性 社会 文革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1-0043-01

1 女性的苦难

女性作为弱势群体在社会中承受了了身体的苦难。张炜的作品中,对现实生活中的人的凶残与丑陋,对女性的身体所承受的苦难做了淋漓尽致而生动详细的描写,尤其是女性身体遭受暴力的侵犯。后来那些狗娘养的还不是把人家儿媳妇给糟蹋了。其实早就糟蹋了。她忍着羞辱,因为要活着侍奉公爹。一个女性被生活所逼,成了裸体模特。再后来又有人提出给她画裸体素描,她扭扭捏捏,还是答应了。就这样,关于她的裸体画不知怎么落到了其他人手里。有关部门追查起来,就找到了她。那是一次巨大的打击,差点儿把这个姑娘从根上毁了。当时她气愤地提出给自己做个体检,以此来证明自己是一个完美的姑娘。可是这种检查不但没有给她带来更好的名声,反而使她的誉一落千丈。在街道上,她成了人们议论的中心,一走向街头,人们就尾随她,有的还对她做出各种淫荡的手势。

女性不仅承受了身体的苦难,还承受了精神和心灵的苦难。张炜通过女性形象的描写,尤其是女性既没有财产权又失去尊严的生存状况,她们只能在社会中动荡浮沉,受尽非人的侮辱,却没有任何出路。 2 社会的苦难

张炜以深入生活,观察生活,广阔地描写了当今社会,再现了当今社会的黑暗。其实人家倒极有可能是新贵,是传统农民蜕变而成的第三代,是孙子,这些孙子一旦进了城,做高官做大买卖,或者更有甚者,敢组织黑市社会贩毒走私,收藏吓人的艺术品。

张炜尤其描写了农场的工人的生活,农场的工人的工作环境的恶劣。去年的这时候,一个人比你还年轻呢,只伤了一个小脚趾,后来先把两根脚趾截去,再后来又是截取脚掌。这里条件太差。张炜用第一人称,更加直接地真实地揭露当今社会的苦难。当父亲好不容易结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了牢狱之灾,欢天喜地与荒原上的一家人会合是,怎么会想到更漫长的苦役在等待他?不久就被押到南山的水利工地上了,编在了 一些由释放的罪犯组成的 二队。民工春夏秋一律住在简陋的工棚里,冬天则搬到深入地面二分之一的地窖子,以几个段落的描写了当今社会的苦难。张炜无情地揭露了社会的苦难,于是他们重新找来一副脚铐,是刚刚让铁匠锻出来的,还没有凉透就硬套到你父亲脚上。那时他脚踝上的皮立刻掉下来,满街都听到父亲撕心裂肺的喊叫,这帮丧尽天良的人哪,对待自己人比对待敌人还凶残十倍。母亲生前诉说着那个场面,泪水哗哗地流下来。张炜的这一小段就写出了社会的苦难,人性的狠毒,丑陋,无情。 2 文革的苦难

张炜用细腻而真实的手法表现了文革的苦难,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文革的混乱环境中描写了文革的苦难,文革中的一位老教授就是其中之一的典型。文革中的一位老教授再也没出来,押的时候有两个解差,还带了锁链,解差穿着黑衣服,开着黑车,把他呜呜地拉走了。上边的人要他写一份材料,他就是不写,上边的人问话,他偏要反着答。后来上边的人气急了,就揍他,狠狠滴揍。眼前的这个小屋紧靠着锅炉烟囱垒成,挤得只剩下一点点空间,又没有通风处,可以想见这里的夏天会怎样,那一定挤得像个大蒸笼。

老人指着土坯上的通洞说:看见了吧?这些通洞还在,当年那些家伙就从这儿往里望。最可恶的是,老教授死了,儿媳妇也给折磨死了,他们还向上汇报说,说是因为他们看见了什么,那个闺女才羞死了那年夏天老教授和他的儿媳就关在这间屋子里他们故意让两人在一块儿,故意往锅炉里塞煤火,因为农场有个小作坊需要蒸气,住在这儿的人天天湿淋淋的,要想不给闷死热死,就得不停地喝水,冲洗。文革,这个早就成为过去的历史词汇,在张炜的文学作品中,它却是刺激人心灵的词汇,又一次展现了文革的苦难。文革深刻的苦难。 3 结语

张炜的作品众多,深刻独特,细腻真实地描写了人类的苦难。张炜小说深刻地描写了女性的苦难,社会的苦难.,文革的苦难,张炜对苦难的描写真实而生动,具有典型的悲剧意义和深沉的悲剧力量,张炜从社会生活中发现了人物的悲剧,张炜以人道主义和悲悯的心创作,再现了张炜的道德精神。

参考文献:

[1]忆阿雅[M].作家出版社,20104

[2]韩晓岚. 论张伟长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J].华东师范大学.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作者简介:潘维源,山东日照人,2010级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cdd0996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1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