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学中“月”的别称

2023-05-02 11:08: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古典文学中“月”的别称》,欢迎阅读!
别称,古典文学,中国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国古典文学的别称

作者:陆晓珍

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1年第03

[摘要]“是我们祖先创造出的最具象征意义的文化符号之一。的异称,或历时,或共时地出现在各种文献中,异彩纷呈,绚丽多姿,这说明了月亮早已不仅仅是一个自然天体,而是中华民族远古记忆和集体无意识中崇拜的艺术原型。 [关键词]月;别称;修辞;文化

月亮是人类共有的天体,月亮自古以来在中国人心目中就有着特殊的意义,中国人借助想象和联想,赋予很多的别称。笔者借助工具书和文献材料,收集整理出以下类型月的别称:

一、借月形特征构成的别称及其修辞生成

许慎《说文解字·月部》:月,阙也,太阴之精。象形。段玉裁注释本徐灏注笺:“古文、钟鼎文象上下弦之形,日象圆形,故月象其阙也。月的有些异称便遵循此原则,以形体来命名。其构成方式大致有两种:

1.由名词+轮(盘、镜、鉴、弓、钩)构成。

如:玉轮、月轮、金轮、银轮、冰轮、半轮、玉盘、白玉盘、银盘、晶盘、玉镜、金镜、冰镜、水镜、玉鉴、金鉴、冰鉴、玉弓、玉钩、银钩等。

在这些词中,后一个语素是中心词,其意义均表示半圆,与月形相似。轮,本指车轮,因其图形是圆的,故人们便将它用来代月,它在表现月圆时,给月以一种旋转的动感;盘,本意是指古代盥洗用具,一般为圆形。镜、鉴,即镜子,它的特点是平面光滑,犹如满月,用”“ 指代,让人感觉纯净、可爱;弓,本指射箭或发弹丸的器械,钩,本是悬挂或探取东西用的器具,这两个语素都有弯曲的意思,用它们指称,突出展现了月缺的程度之深,显示了新月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以上语素都含有比喻的意味,即象轮子一样的月亮象盘子一样的月亮象镜子一样的月亮象弓(钩)一样的月亮 2.由名词或形容词+“构成

如:眉月、弓月、弦月、望月、朔月、却月、残月、朔月、新月、满月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以上月的别称,后一个语素是实指的。前一个语素均表月形,有的语素是跟月固定搭配,表示月相的变化,如:望月、朔月、新月;有的语素本身的形状象月的形状,跟月组合,带有比喻的成份,如:眉月、弓月、弦月、却月、残月、满月等。此外,借月形代月的词语还有:玉团、玉环、金丸、玉壶、金饼、团扇、圆舒、圆蟾、满魄、半轮、半蟾、缺蟾等。这类别称也是有一定的规律的,如:团、环、丸、壶、饼的形状均象圆月的形状,这些语素跟玉、金、扇等语素组合指代月,增强了修辞的效果。另外,表月形的语素圆、半跟神话传说中指代月的舒、魄、蟾等组合的月的别称,也很具体形象。 二、借月色特征构成的别称及其修辞生成

月亮的颜色基本上是银白色,或为金黄色。借月色的特征构成的月的别称主要有两种: 1.”+镜(盘、团、环、弓、钩、魄、兔、蟾、杵)构成

如:玉镜、玉盘、玉团、玉环、玉弓、玉钩、玉魄、玉兔、玉蟾、玉杵等。这种构成方式,前一个语素洁白、美好之意,后一个语素或喻月形或代神话中的形象。两个语素组合而成的月的别称,其修辞的意味非常明显。 2.”+镜(盆、魄、蟾、娥、兔)构成 如:金镜、金盆、金魄、金蟾、金娥、金兔等。

这种构成方式,前一个语素表颜色,即象金子一样的颜色,后一个语素比喻月形或代神话中的形象。

三、借《嫦娥奔月》神话故事中的形象指代

《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流传很广,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人们喜爱这个古老的传说,因而借神话中的形象造出很多的别称词。 1.嫦娥

《大荒西经》说: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仪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常仪即嫦娥。在中国古典诗词里,由嫦娥这一形象演绎出了许许多多月亮的别称,如:素娥、金娥、冰娥、娥月、娥轮、娥影、素女、婵娟等。这些别称中,除了素女婵娟外,其余的都由语加另一语素构成,这些语素或表月形,或表月光、或表人们内心的感受。 2.

东汉王充所撰的《论衡·说日》称月中有兔、蟾蜍。传说中的职责是捣药。诗人们喜爱月宫中的,便以代月,反复吟唱。其构成方式主要有五种: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一种是由表月色的语素+“构成。如:白兔、银兔、金兔、玉兔等;一种是由表示月光的语素+“构成。如:兔影、兔魄等;一种是由表示月形的语素+“构成。如:兔轮;一种是由表示人的感受的语素+“构成。如:冰兔;还有一种是由表示阴阳学说的语素+“成,如:阴兔。 3.蟾蜍

传说嫦娥奔月化为蟾蜍,《淮南子·精神篇》:月中有蟾蜍。古诗词中借蟾蜍的形象指的例子很多,有的是直指,如:司马光《伫月亭》诗:孤蟾久未上,五马不成归。白《古朗月行》诗:蟾蜍蚀圆影,大明月已残。李中《题徐五教池亭》诗:晓香怜杜若,夜浸爱蝉蜍。诗中的蟾、蟾蜍、蝉蜍便是直指。借蟾蜍的形象代的别称中更多的除了有借代的修辞的成份外,还含有比喻等修辞成份。这些别称可分为以下两种:一种是由(蟾蜍)”+表月亮特征的语素组成,如蟾阙、圆蟾、瑶蟾、银蟾、金蟾、玉蟾、素蟾、明蟾、蟾魄等;另一种是由蟾(蟾蜍)”+表月亮住所的语素构成,如蟾窟、蟾宫等。

参考文献:

[1]罗竹风.汉语大词典.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2 [2]许慎,段玉裁.说文解字.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 [3]郑恢主编.事物异名分类词典.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陆晓珍,百色学院中文讲师,硕士学位,研究方向:文学修辞学。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ce66f72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c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