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口语词“咬”词义考

2022-08-09 08:10: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唐诗口语词“咬”词义考》,欢迎阅读!
语词,词义,唐诗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唐诗口语词词义考

作者:于清源

来源:《文化产业》2014年第08

要:唐诗口语词的词义与今天我们所熟知的词义有很大差别,但是这个差别并未引起诸多学者的关注,导致在许多唐诗注本中忽视或误解的意义,本文试图对的唐诗口语词义进行分析,以引起大家的注意,从而引发人们对唐诗口语词的关注和重视,以便更好的阅读和理解唐诗。

关键词:唐诗口语词;咬;词义研究;

中图分类号:H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8-00-01

唐诗中有不少口语词汇,在这些口语词汇中,有一些的词义现在我们还能读懂,他们对唐诗的阅读和研究影响不大,然而还有一些口语词表面上看现在还在用,但它们的意义和现代的意义已经有很大不同,如果不能对其进行正确的解释,会影响我们对唐诗的理解。

杜甫的《彭衙行》一诗中有这样的诗句:痴女饥咬我,啼畏虎狼闻。怀中掩其口,反侧声愈嗔。马茂元选注的《唐诗选》中将痴女饥咬我翻译成痴女因饥饿而咬我,马氏将翻译成咬人,与现代汉语中的并无二致,但这种解释让人费解,痴女即使再饿也不可能咬自己的父亲,所以这句诗中的与今义不同。

那么这首诗中的到底该如何理解呢?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啮骨,也就是嚼骨头,这一意义一直保存至今,也就是现代汉语中上下牙对住,压碎或夹住东西这一基本义项。《玉篇》对的解释是鸟声,意思是说表示鸟鸣叫声

《广韵》和《集韵》中均保留了鸟声这一义项,其中《集韵》还有一个义项为哇咬,意思是俚俗的音乐或民歌还可以指声音繁细。在这两部唐宋时期十分重要的韵书中,我们同样没有找到能够合理解释上述诗歌中这一词的义项。

通过查阅现代汉语大辞典我们发现,的词义在啮骨鸟声的基础上随着语言的发展演变产生了许多引申意义,但是在辞典列出的多个义项中竟没有一个符合上述两首诗的语境的解释,这不禁让我们怀疑杜诗中的应该属于唐代的口语,对于唐人来说通俗易懂,无需解释,但是它的这一口语含义只属于唐代,前代没有出现,后来又消失了,并未沿用至今,所以今天的人们在读这句唐诗时理解起来有困难。

唐诗虽然是我们研究唐代口语词汇的一项重要资料,但是口语词在唐诗中的数量毕竟有限。查阅《全唐诗》我们发现出现有这一词的诗作共有三十二首,而以口语词的方式出现除上述杜甫的一首之外,还有韩愈《答孟郊》中:弱拒喜张臂,猛拿闲缩爪。见倒谁肯扶,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d090cd02b160b4e767fcff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