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2018

2022-08-16 07:08: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七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2018》,欢迎阅读!
期末,试卷,语文,年级,分析

七年级第二学期语文试卷分析

紧张而又忙碌的一学期已经结束,为了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特做出如下分析:

一、数据分析

本次考试,我所带班级共有1个班级14名学生参加考试,考试的数据分析情况如下:80分以上7人,70分以上1人,60分以上1人,不及格5人。最高分95分,最低分37分。

二、试卷分析

本次试卷考查范围为七年级语文上册所有内容,试卷由积累、阅读及写作三个板块组成,分别考查了学生基础知识积累、分析理解、语言运用等能力。基础知识22分,古诗文阅读15分,课内外阅读23分,写作40分,分值分配合理,能够从学生的得分来反馈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

三、考情分析 (一)积累(满分22分)

此题总体上得分情况不好,绝大多数学生失分,最令我吃惊的就是部分学生竟然连考前已经背诵及默写过的题依然出错,可见学生平时反馈回的信息有出入,主要是由于古诗文的字词写错了,出现了错别字的现象。

(二)古诗文阅读(满分13分)本次考查的范围涵盖了课本上所有古诗文,不仅考查了古诗句的字词,更重点考查了对古文的理解,命题紧密联系社会现实,贴近学生生活,平时课堂教学又做到了重点讲解,平时练习的又很深入,所以同学们做的还是不错的。

(三) 现代文阅读理解第一篇选段是选自《读者》的一篇有关“二十四节气”的文章。从1113共计3个小题(满分12分) 失分较多的是第11题,学生对本篇文章的理解存在偏差,没能从整体上对文章进行把握和理解,只看到了只言片语,没从上下文的联系上进行分析,这说明在以后教学中还


要加强阅读理解方面的训练,逐步渗透此类题型的做题技巧。

现代文阅读理解第二篇是冰心的《往事七》1416共计3个小题(满11分)。这一题学生得分情况良好,选文与课本中的《冰心诗三首》在内涵上是相通的,所以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对选文的理解分析非常到位。

(四)作文,本次作文分两个,小作文和大作文,小作文要求学生用想象的手法将三个词语串联成一个生动的画面,个别学生对“风尘仆仆”理解错误,写的短文逻辑不通,导致扣分。大作文失分主要在于书写和结构安排方面,一些同学详略不得当,语句不流畅。

四、存在的问题及努力方向

综合本次考试,我们发现尽管有许多值得令人欣喜的地方,但同时也还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课文的例子作用重视不够,对阅读未过好“四关” 古诗文阅读和课内阅读选自课内,从答题的效果来看,部分学生对教材还不能熟练掌握,不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也许是老师没深钻教材,也许是教师没很好的把握教材的目标性、指向性。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没有充分的利用例子来举一反三,那么,这又从何谈起语文读写听说迁移能力的培养呢?因此,教师要在用好例子、用足例子、用活例子上下功夫,切忌在教读课文中蜻蜓点水,走马观花。要把知识点落到实处。“字词关”“课文关”“背诵关”“练习关”扎扎实实落实到位。

2、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差,要在多读、多听、多说、多写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特别是语言概括能力、整体把握文章大意的能力尤为欠缺。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应以教材为基础,并加大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训练,提高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感知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辨的习惯。

3、要进一步夯实语文基础,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从本次考试的情况看学生的语文基础并不牢固。从书写的情况看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还要进一步加强,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后,还没有从小学的贪


玩,马马虎虎的学习习惯中改正过来。因此对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知道“字要规规矩矩地写,课文要仔仔细细地读,练习要踏踏实实地做”

4、加强古诗文言文教学,让学生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虚词。 新的课标对古诗词文言文的篇目增多,力度增大,足见对经典古诗名著的重视。特别是七年级要培养学生的对文言的兴趣,打好文言基础。从本次考试看,学生对文言的词句的掌握不是很牢固。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强化文言实词、虚词的教学,要引导学生理解、诵读,形成良好的文言语感。

5、进一步加大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关注生活中的语言现象,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处理的实践能力。

从本次试卷来看,很重视综合实践活动的考查,这对七年级学生来说是一种新的题型,学生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从做题情况来看,有部分学生的平时的语言现象积累不够,记忆不牢,运用不活,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参加综合活动,主动参与,增加积累。



: 分管领导:

2017117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d0fdb7a30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e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