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良史的诗词《春山夜月》赏析

2023-01-07 22:11:1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于良史的诗词《春山夜月》赏析》,欢迎阅读!
春山,赏析,诗词,良史的

于良史的诗词《春山夜月》赏析

《春山夜月》 唐•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赏析】

有无数美好的景物,作者也是爱美景之人,以至于“赏玩夜忘归”。开头两句,提纲挈领,统率全篇。以下六句,具体展开对“胜事”与“赏玩忘归”的描述。

既然是春天的夜晚,月与花是不可或缺的景物,“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两句,写山中胜事,物我交融,人情物态,两面俱到。颔联是说,作者捧起清澄明澈的泉水,泉水照见月影,就好像捧起了一轮明月;诗人摆弄山花,花的馥郁之香气溢满了衣衫。这两句既见出水清月明,将明月与泉水合而为一;又可见出花之绚烂,将花香衣香浑为一体,且从“掬水”、“弄花”的动作中表现出诗人的童心不灭与悠长逸兴。从结构上来看,“掬水”句承第二句的“夜”;“弄花”句承首句的“春”,笔笔紧扣题旨,自然流丽。如果说一二句是波纹初起,至这两句便形成高潮,以下几句便是从这里荡开去的波纹。因此,颔联两句是全诗的精神所在,它如石韫玉,似水怀珠,照亮四围。

山中的月色如此美妙,诗人完全沉浸其中,不愿离去。“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两句写赏玩忘归,“欲去”二字又为折入末两句南望楼台埋下伏笔。“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两句以声音引出画面,展示的虽是远景,却是春山月下特有的景象。全诗既精雕细琢,又出语天成,自具艺术特色。

扩展阅读:于良史简介

于良史唐代诗人,肃宗至德年间曾任侍御史,德宗贞元年间,徐州


节度使张建封辟为从事。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前后在世。

其五言语清丽超逸,讲究对仗,十分工整。诗甚为清雅,多写景,构思巧妙,形象逼真,同时寄寓和隐逸之情。诗风与"大历十才子"近。今仅存诗七首,都是佳作,尤以《春山夜月》、《宿蓝田山口奉寄沈员外》两首为最善。《春山夜月》中“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是很有名的佳句。明代胡应麟曾在《诗薮》称其《冬日野望寄李赞府》中“风兼残雪起,河带断冰流”二句“形容景物,妙绝千古”是盛中晚唐诗歌界限的标志。

其诗入《中兴间气集》,《全唐诗》有录。 扩展阅读:于良史的诗集 春山夜月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宿蓝田山口奉寄沈员外 山暝飞群鸟,川长泛四邻。 烟归河畔草,月照渡头人。 朋友怀东道,乡关恋北辰。 去留无所适,岐路独迷津。 冬日野望寄李赞府 地际朝阳满,天边宿雾收。 风兼残雪起,河带断冰流。 北阙驰心极,南图尚旅游。 登临思不已,何处得销愁。 闲居寄薛华

隐几读黄老,闲居耳目清。 僻居人事少,多病道心生。 雨洗山林湿,鸦鸣池馆晴。 晚来因废卷,行药至西城。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d0fea8635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8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