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二必修一理解性默写整理

2022-05-23 16:09:1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中语文必修二必修一理解性默写整理》,欢迎阅读!
必修,默写,语文,理解,整理

高中语文必修二必修一理解性情境默写练习

(一)《氓》《诗经·卫风》)(高考篇目)

1.开篇“ ”两句表现了男子求婚时的敦厚。

2.用赋的手法写男子向女子求婚的句子是: 3.表现女子绵绵情意,涉水渡河将氓送走的句子是: 4.点明女子无奈拖延婚期的原因的句子是:

5.本诗中初露男子的粗暴性格同时也写出女子温柔体贴的性格的句子是: 6.写女子因为思念而眺望男子的句子是: 7.表现女子未见心上人而伤心难过的语句是: 8.表现女子见到心上人后又说又笑的语句是:

9.表现女子对男子思念及深情的诗句是: 10.表明女子和氓顺利成婚的句子是: 11.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另一说,用桑叶茂盛比喻男子情感旺盛之时的句子是:

12.是:

13.诗中直接表现她已不再相信爱情,并劝告天下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的句子是: ! 14.女子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沉痛地总结出一条爱情的教训,男子也许会移情别恋,劝解女子不要太痴情的句子是:

15.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遗弃的句子是: 16.女主人公自从嫁给氓后,一直过着艰难困苦生活的语句是:

17.以淇水的水波浩荡,打湿布幔来反衬女子婚姻的不幸、内心伤痛的句子是: 18.集中体现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有二心的对比句是: 19.写男子变化无常,三心二意的句子是:

20.女主人公自豪地表明自己对爱情的忠贞,而以无比怨愤的心情,痛斥那个男子的负义行为的句子是:

21.女主人公自从嫁给氓后,多年来家务繁重的语句是: 22.女子自诉忙于家务而起早贪黑的句子是:

23.表现女子勤劳贤惠持家的诗句是: 24.写出男子心满意足之后就凶暴起来的句子是:

25.写女子兄弟不理解自己的处境反而嘲笑自己的句子是: 26.女子反思这段无望的婚姻,发出自我嗟叹的感伤的句子是: 27.写女子不愿同氓终老的句子是:

28.“淇”“隰”的有界比喻凡事都有边际,来反衬男子的变化无常的句子是: 29.写女子回忆小时候与氓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的句子是: 30.写男子当年海誓山盟,如今却违背誓言的句子是:

31.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体现她清醒、刚烈的性格的语句是: 32.《氓》多处运用比兴手法,托物寓意,借物言情,其中“ 四句,借叶子由鲜嫩而至枯黄的景物变化来比喻出女主人公由青春貌美到年长色衰以及感情生活的变化。 (三)《赤壁赋》(苏轼)(高考篇目)

1.描绘出赤壁秋江的朗爽与澄净,也恰好体现作者怡然自得的心境的语句是:



1


2.作者用“ ”来描写月出美景;用“ ”来写月下江面的景象。

3.写作者引吭高歌,吟诵古代咏月的诗歌的诗句是:

4.写作者任凭一叶扁舟飘荡,在水波不兴的辽阔江面上自由来去的语句是: 5.苏轼泛舟于长江,看到万顷江面平如镜,皎洁月色辉万里,水天一色,只有自己这一叶孤舟时,似乎感觉到超脱世外,如仙子一样立于虚空之中的语句是: 6.作者饮酒而歌,其中歌词是: 7.直接描写客人箫声具有悲伤与幽怨特点的句子是:

8.用高超的手法侧面烘托箫声极大的感染力的两句是: 9.文中直接引用曹操《短歌行》中的两句诗是: 10.在《赤壁之战》中,曹操写信给孙权说:“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赤壁赋》中描写曹操水军南下的情形是:

11.苏轼描写曹操吟诵其《短歌行》一诗的情形是: 12.是:

13.苏轼在《赤壁赋》中用“ ,发出了人生短暂的浩叹。 14.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语句是: 15.是:

16.表达作者对待荣辱得失的豁达态度的句子是: 17.到: 18.写客人聆听苏子一席话后,“悲”“喜”表现主客酣畅宴饮情景的语句是: 19.在《赤壁赋》中,苏轼用“ ”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2014高考全国新课标卷II

20.写作者与友人在一只小船中举杯共饮的句子是:

21.用蛟龙、嫠妇听箫声的感受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句子是: 22.以月亮作比,描写世间万物变化的规律的句子是: 23.从“不变”的角度,描述人与万物的关系的语句是: 24.文中告诉我们别人的东西虽然微小但也不能据为己有的句子是: 25.作者用想象的手法描写自己与仙子和月亮相处的句子是: 26.是:

27.《赤壁赋》中客人把自己和曹操进行了对比:曹操当时是“舳舻千里,旌旗蔽空”,而你我只是 ;曹操当时是“ ,而你我只是

。这一段再现了曹操当年沿江而下时的盛大场面和英雄气概。可是象曹操这样的英雄“ ”?真是“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28.写月亮升起后,对游人依依眷恋、脉脉含情,实则是游人对明月的喜爱的句子



2


是:

29.描写诗人行舟的感觉,像身上长上了翅膀的句子是: 30.写清风明月为吾耳目享用的句子是:

31.写清风与明月可尽情享用,无人禁止、无穷无尽的句子是: 32.曹操慨叹人生短暂“譬如朝露”,苏轼则云“ 33.庄子说人在宇宙中如一稊(tí)米,苏轼则说“

34.写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白茫茫的雾气笼罩江面,天光、水色连成一片的诗句是: 35.诗人在饮酒后,借对远在天边的女子的思念来明志的句子是: 36.写出曹操在江边持酒而饮,横执长矛吟诗作赋的骄态,极力渲染其不可战胜的赫赫气势的句子是:

37.是:

38.是:

39.借客人之口来感慨生命的短暂,羡慕江水的长流不息的语句是: 40.写客人表达自己的人生理想的语句是:

41.2015年重庆高考样卷)苏轼在《赤壁赋》中写自己朗诵《诗经·陈风·月出》的两句诗是: 。”

(四)《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

1. ”这两句描写了一幅抒情主人公在江中采莲,而湖岸泽畔,还生长着数不清的芳草的美好、欢乐的画面。

2.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采摘的芙蓉因为“道阻且长”而难以送出的诗句是: 3.描绘出游子望乡的感人情景的诗句是:

4.抒发了主人公担忧此生无缘相聚的忧伤,又表达出自己对爱情的忠贞的诗是: 5. ”运用比兴手法写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及营造清幽、高洁的意境。 6. ”运用设问的手法,写主人公内心的凄凉寂寞。 7. ”写主人公遥望故乡的方向,归乡之路绵延无尽。 8. ”写两个相思相爱的人不能相聚相守。 (五)短歌行(曹操)

1.用设问与比喻的手法来抒发人生短暂的感叹的句子是: 3.诗人用设问的手法回答如何排遣胸中的忧愁的句子是:

4.引用《诗经•郑风•子衿》里的诗句来抒写诗人求才若渴的句子是: 5.鹿是:

6.借自然现象抒写诗人对贤才难得的忧思的句子是: 7.描写人才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枉驾来访,主客久别重逢,欢快畅谈,念念不忘往日情谊的句子是:

8.诗人用情景交融与比喻的手法勾画出犹豫不定的人才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无所适从的场景的句子是: ?其中“ ”这两句苏轼在《赤壁赋》中引用过。

9.·广



3


是:

10.化用《史记》中周公一饭三吐哺的典故表现作者求贤若渴心情的名句是: 11.“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曹操迫切需要辅佐自己打天下的人才,于是“酾酒临江,横槊赋诗”,不禁一吐其求贤若渴之情:

12.《诗经》中有两句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曹操在《短歌行》中借它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这两句是:

13. 。”把寻求贤才生动地比作“欲上青天揽明月”,并借以表明求贤不得的苦闷和忧思。

14. ?”以乌鹊择木而栖来比喻贤才在歧路徘徊,表达作者对他们前途命运的关切。

15.曹操为成就大业,对天下贤才发出由衷的呼唤的四句诗是: (六)《归园田居》(陶渊明)

1. ”两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起统摄全篇的作用,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最终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2.对自己多年的官场生活进行总结,表示后悔的诗句是:

3.用比喻的手法表明自己厌倦官场,向往自由世界的对偶句是: 4.表明作者不随波逐流,而是固守节操,回乡开荒种地的句子是: 5.用数量词静态描写自己房屋面积的大小和房屋数量的多少的诗句是: 6.用白描手法静态描写房屋周围树木茂盛特点的对偶句是:

7. ”四句用视听结合和以动衬静的方法为我们描绘了村落中一幅和平宁静、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图。

8.是:

9.用比喻和双关表达厌恶官场,感叹回归田园后的喜悦心情的诗句是: 。这两句也是本诗的主题诗句。

10.透过“ ”两句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生活十分闲适,有很多空闲时间。 11.描写乡村中常见的声音的句子是:

12.表现诗人摒弃尘俗,渴望返归自然(无对偶)的诗句是:

13.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是很多诗作的共同主题,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14.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是: 15.动态描写笼罩在炊烟之中的远处村景的诗句是: 16.以鸡鸣狗吠声衬托山村静谧的诗句是: 17.表现无官一身轻悠闲自在的诗句是: (七)《兰亭集序》(王羲之)

1.记述兰亭集会的时间是“ ,地点是“ ,事由是

2.写兰亭集会盛况的两句是“ ,各路英才,老少皆有。

3.表现兰亭环境优美的四句是:



4


4.写兰亭集会时文人雅士们把盛酒的杯子浮在水面从上游放出,循曲水而下,流到谁面前,谁就取来饮 酒赋诗的句子是: 5.表现兰亭集会那天气候宜人的两句是: 6.











































以:

7.我们在感叹时光流逝时,往往会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兰亭集序》中有一句相似的感叹:

8.王羲之将世人大体分为两类“静者”“躁者”并形象地概括了两类人的生活内容 “静躁不同”“静”指他在文中说的“ “躁”指“ 9.生活中当我们专注于自己所喜欢的事物时,会达到忘我的状态而忽视时光的流逝,这很容易让我们想起王羲之《兰亭集序》里的句子: 10.生活中当我们对所喜欢或得到的事物已经厌倦时,感情会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也随之产生。这很容易让我们想起王羲之《兰亭集序》里的句子: 11.我们喜欢的事物由生到灭,时间极其短暂,自然也会令人生发感慨,正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所写:

12.作者用“ ”表达对欢乐时光常常短暂的喟叹。

13.《庄子》中说死生是人的一件大事,每个人寿命的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亡。正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所写:

14.每当我们看到古人对死生发生感慨的文章,就为此悲伤感叹,也说不出是什么原因。正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所写:

15.纵使时代变了,世事不同了,但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正如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所说:

16.王羲之在兰亭聚会时看到天空的无边和事物的繁多之后,眼力舒展,胸怀开畅,极尽视听的乐趣,确实感到非常快乐的句子是: 17.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来批评:

18.王羲之在《兰亭集序》谈到了自己的生死观: ,人生是短暂的; ,死亡是自然规律,谁都不可能长生不老,并引用《庄子·德充符》中的 ”来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批评了当时士大夫们在生死问题上所崇尚的虚无倾向,他说: (八)《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1.点明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的诗句是:

2. ”。仰视:“ ”;俯瞰:“ ”。 总结:“ ”。 3.面对大千世界,诗人关心国家命运,发出慨叹,表现诗人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4.诗人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过渡句是:

5.姿是: 6.以设问结尾,巧妙回答“谁主沉浮”问题的诗句是: ? 7.概括湘江秋景的一句是:



5


8.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

9.表现革命者关注国家大事的言行的句子是: 10.表现革命者力量强大的句子是: 11.寄寓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的句子是:

12.静中有动,生气勃勃的场面描写的句子是: 13.写江上景物的句子是:

14.高度概括“同学少年”经历的革命岁月的句子是: (九)《雨巷》(戴望舒)

1.写雨巷特点的诗句是: 3.诗人反复地拿丁香来比喻姑娘的诗句

是: 4.在“我”的长久的期待中,姑娘终于姗姗走来的诗句

是: 5.描写姑娘向我走近时的诗句是: 6.描写姑娘飘过时的诗句

是: 7.描写姑娘消失在雨的哀曲里的神态的诗句

是:

8.香姑娘与我擦肩而过后,我目送她渐渐远去的情景的句子是: (十)《再别康桥》(徐志摩)

1.作者轻轻离开,和康桥依依作别的诗句是: 2.康桥已经在诗人的心里扎下了根,《再别康桥》中诗人借用对柳影的描写,表达了这种情感,这四句是:

3.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出油油的青草,多情可爱的两句是: 4.康河的流水和水草呈现出的安闲、自在,正是诗人徐志摩心向往之的境界,《再别康桥》中 ”便直接抒发了这种情感。

5.诗人徐志摩要和康桥离别,又生怕打扰惊醒了他心爱的康桥,《再别康桥》中

”两句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表现了诗人自己的这种心情。 6.移主为客,两相交融,突出了康河的明静和自由自在状况的诗句

是: 3.用虚实结合、象征手法,说明梦境美好的诗句

是:

4.是:

5.集中表现了离别的惆怅的诗句是: 6.写我与康桥离别时“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无形为有形、化无声为有声”的比喻句是:

6.诗人挥手作别,悄然离开,不愿打破康桥的宁静,只想留下深情的眷恋的诗句是:



6

2.行走在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中,诗人希望遇到一个怎样的姑娘?


(十一)《荆轲刺秦王》 “易水诀别” 《战国策》

1.通过众宾客的穿戴来表现出送行气氛的语句是: 2.通过音乐渲染凄凉悲怆氛围的句子是: 3.通过音乐渲染慷慨悲壮氛围的句子是:

4.易水诀别中,荆轲悲壮的唱词是:

5.是:

6.表现宾客在与荆轲临别时悲伤的句子是: 7.表现宾客同仇敌忾的画面的句子是:

8.通过动作描写表现荆轲义无反顾精神的句子是:

9.是: (十二)《记念刘和珍君》(第24节)(鲁迅)

1.评论“真的猛士”的句子是: 2.批判 “庸人”的句子是: 3.作者面对反动派的下劣无耻而无法忍受的句子是: 4.让作者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的语句是: 5.作者对“沉默”作出预言,召唤人民起来反抗的选择复句是: 《采薇》(6章)(《诗经·小雅》)

1.是:

2.《诗经·采薇》中“ ”,这是写戍卒归途上的情形。路途是那么遥远,似乎总也走不到尽头,他忍渴耐饥,挣扎着走向故乡。在这艰难的归途上,戍卒痛定思痛,痛苦地吟唱: !” 《游褒禅山记》34段)(王安石)

1.作者用“ ,往往有得, ,表明古人游赏有所收获不是随意的,而是经过深思而悟出来的。

2. 照应了“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 照应了“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不能穷也” 照应了“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3.是:

4. ,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5.“有志矣, ,亦不能至也。 则说明成功做好一件事,光有志是不够的,还 需要借助“力”才能实现。

6.“有志与力, ,亦不能至也”则说明成功做好一件事,光有“志”与“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借助“物”才能实现。

7.有“力”而无“志”,未达到目的,会被人讥笑,自己也会悔恨,《游褒禅山记》中揭示出这个道理的句子是:

8.



7


是:

9.《游褒禅山记》中,体现作者的观点的句子是: 10.《游褒禅山记》中,作者表达治学态度的句是: 《孔雀东南飞》“鸡鸣外欲曙,……二情同依依” 《玉台新咏》

1.总写刘兰芝鸡鸣时分“严妆”的两句诗是:

2.刘兰芝是美的化身,作者在写她被迫离开焦家时,先用 四句从穿戴方面进行铺陈,再用两个比喻“ ”来刻画兰芝光彩照人的形象,最后用“ ”的动作描写作总结,细致入微、神情毕肖地刻画了刘兰芝光彩照人的美丽形象。

3. ”四句,写出了刘兰芝离开焦家时的矛盾心情。欲曙即起,表示她不愿在焦家生活的决心;严妆辞婆是她对焦母的抗议与示威;精心穿着打扮,表示了她对焦仲卿的爱,欲去又不忍遽去的微妙心理。

4. ”两句,说明兰芝与小姑关系融洽,正表现了她的懂礼仪、易相处。这同焦母的不容恰成对照。

5. ,这些诗句是从头到脚,从装束、服饰、姿态上作横的铺陈,表现出刘兰芝的美丽,突出她坚忍刚强、从容自如的性格。

6.运用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加上恰当的比喻,从手指、嘴唇、步态等方面写出兰芝的美丽,突出她坚忍刚强、从容自如的性格的诗句是: 7. ,表现刘兰芝不能胜任婆婆的驱使,只好回娘家,但又记挂婆婆在家里操劳的矛盾而复杂的心情。

8.泪别小姑时,叮嘱小姑“ ,表现了刘兰芝对焦母的关心以及自己被迫离开满怀委屈的大度;叮嘱小姑“ ,告诫小姑在七夕这样的传统佳节不要忘记自己,表现了姑嫂情深。

9.写刘兰芝离开焦家时,焦仲卿发誓不离开兰芝,不辜负兰芝的两句诗分别是:

10.写焦仲卿对刘兰芝发誓不离不负,兰芝为仲卿的真挚情意所感,盼望仲卿早点接她回家的诗句是:

11.刘兰芝在离别焦仲卿时说: ”以磐石和蒲苇两个贴切的比喻来表达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12. ”两句,写出了刘兰芝和焦仲卿告别时依依不舍、忧愁伤感的样子。 13. ”四句,写出了刘兰芝因哥哥性格暴躁,不能随自己心意,料想前景不妙而备受煎熬的心理状态。 《鸿门宴》(司马迁)

1.表达大丈夫应不拘小节意思的句子是:

2.比喻一个人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另有所指的句子是: 3.形容自己方处于危险境地的句子是: 4.形容秦王杀人如麻,有虎狼之心的句子是: 5.鲁迅对《史记》的高度评价是:





8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d112fed5c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7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