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是骡子是马”谈幼儿的认知特点

2023-03-08 22:29: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由“是骡子是马”谈幼儿的认知特点》,欢迎阅读!
骡子,认知,幼儿,特点,马”谈

由“是骡子是马”谈幼儿的认知特点

刘衍喜

在儿子“咿呀”学语时,曾用图片教儿子认知事物,等渐渐大些了,能简单地吐字了,在街上看见马,便用手指着大叫:“马——马!”当时,我和妻子便有一种成就感,在床上教图片的功夫总算没有白出。当儿子看到“骡”“驴”时,也是大叫“马——马!”妻子欲以纠正,被我制止了,对儿子“指骡为马”的行为,我们默认了。

幼儿认知事物,感性形象具有模糊性,类似的事物常常混为一谈。幼儿由于接触事物少,对比、区别事物的能力弱,甚至还没有形成能力;事物在孩子心里的形象不够完整、真切,只是一种雏形的、粗线条的轮廓认识。因此,遇见了相似的事物,便影印了心里的形象,产生了“指骡为马”的现象。生活中何止于此,如说“象”“大象鼻子”“鹅”为“鸭”“哥哥”“姐姐”等等。对于此类现象,家长不必过于认真,如做了纠正,在孩子原有事物印象的基础上付与了一个新的名字,会导致张冠李戴,等马出现了,他便指着“马”喊“骡”了,于是再纠正,如此下去,等再看见“马”,则就不会大喊“马”或“骡”了。

幼儿认知事物,感性形象有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认知事物须有一个过程,从共性到个性,由一般到特殊等。幼儿更是如此,看见“马”大叫,并且一直看到消失为止,甚至有时还追着看,这说明马这种动物孩子本身就喜欢,追着看就有加深印象的

1 / 2


潜意识,使马的形象在脑子里更加完整、清晰,也许他的目标就是能在梦中忆出其生动的样子。

孩子认知事物具有兴趣性。儿子一看见“马”便大呼小叫,手舞足蹈,兴奋异常,可见其对马的兴趣;当我们用自行车载着孩子外出时,大路两旁的一切成为他猎奇的对象,左瞧右看,人一种总也看不完、看不够的感觉,这说明幼儿是很喜欢接受新事物的。因此,当有空闲时,找风和日丽的日子,带上孩子多出去转转,让其多接触这个世界,以丰富孩子大脑里的影象,刺激大脑的发育,这算是很重要的早期智力开发了。我们知道,智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又缺少不了想象力,而想象力是以丰富的物象作基础的,缺少了物象,则想象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尤其是幼儿思维还没有受条条、框框的约束,还没有形成定势的情况下,是培养想象力的大好时机。多多地接触事物既陶冶了性情,又开发了智力,可谓一箭双雕。

“指骡为马”固然是错的,但幼儿认知事物的模糊性却是真的。在他们的世界里,“马” “骡” “鹅”“鸭”也许已被赋予了童话色彩。



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辑,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2 /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d33dbff48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e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