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

2022-08-09 08:10: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李贺》,欢迎阅读!
李贺

浅论李贺诗歌意象

摘要:唐代李贺以其独特的想象,浓丽的色彩,富于象征性的语言,在诗坛异军突起,独树一格,形成奇崛幽峭、秾丽凄清的浪漫主义风格。正如《唐诗选》所言:“其诗尤长乐府,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恢其诡谲,璀璨多彩的鲜明形象,艺术上有显著特色。”其中意象的丰富多彩更给人以一种朦胧的美感。本文就其诗中所包含的各种独特意象来简要分析诗人的个性特征,心灵世界。

关键词 李贺 意象 马、竹、剑、月 色彩 个性特征 心灵世界

唐代李贺以其独特的想象,浓丽的色彩,富于象征性的语言,在诗坛异军突起,独树一格,形成奇崛幽峭、秾丽凄清的浪漫主义风格。正如《唐诗选》所言:“其诗尤长乐府,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恢其诡谲,璀璨多彩的鲜明形象,艺术上有显著特色。”其中意象的丰富多彩更给人以一种朦胧的美感。本文就其诗中所包含的各种独特意象来简要分析诗人的个性特征,心灵世界。

虚幻的牛鬼蛇神 自从杜牧之作《李昌谷诗序》“牛鬼蛇神”之说,《崖史》卷中记宋景文论李贺有“鬼才”之目,遂使后来的说诗者,谈到李贺,便以为他胸怀鬼胎。袁行霈曾把诗歌的意象分为五类: 1、自然界的: 如天文、地理、动物、植物等; 2、社会生活的: 如战争、忧患、渔猎、婚丧等; 3、人类自身的: 如四肢、五官、脏腑、心理等; 4、人的创造物: 如建筑、器物、服饰、城市等; 5、人的虚构物: 如神仙、鬼怪、灵异、冥界等。李贺现存诗歌有 241 首。这其中虚幻的意象占很大比例: 如虚无缥缈的仙境、光怪陆离的冥界、青春常驻的神仙、怀才不遇的鬼魂„„这些意象可以列入袁行霈意象分类的第五类。这些意象的形成一方面源于他的现实苦闷与压抑,另一方面也源于其个人性格与身体状况。李贺具有李唐王室的宗孙身份,自小天赋极高,少年时代便“以长短之制名动京华”18岁那年更得韩愈赏识,本该前途无量,却因其父李晋肃之“晋”与“进士”之“进”同音,“肃”与“士”音近,不得不放弃科考,才智不得施展,抱负无法实现,不免怨愤难耐,悲叹“二十心已朽”《赠陈商》后虽出任奉礼郎,却始终郁郁不得志,再加上他自幼身体羸弱,长得身材“细瘦”“长爪”“通眉”“巨鼻”,从他的《春归昌谷》“终军未乘传,颜子鬓先老”,可知,18岁前的李贺头发就已发白。早衰的症状加上社会现实的打击,使诗人越发的关注生命与死亡,通过写鬼怪,写神仙,写梦幻等各种形式抒发其内心的悲哀与苦痛。正是这种长期的病态形式,诗人更加的沉吟自我,陷入到自己的内心世界中,带着自己的主观眼光观察事物,不免形成其变形,歪曲进而恐怖,离奇,凄清的神鬼形象,有时描绘凄楚秋风中的群鬼嚣闹、狐死狸哭的场面“花裙绊臻步秋尘,桂叶刷风桂坠子,青狸哭血寒狐死。„„百年老鸽成木魅,笑声碧火巢中起!”还有像“毒蚌相视振金环,狡貌锲输吐谗涎”这种令人毛骨悚然的怪物等。虽然他笔下的鬼怪出没的环境恐怖,但并不害人,相反,充满了人性。“漆炬迎新人,幽扩荧扰扰”《感讽诗五首》其三)写的就是旧鬼们打着灯笼迎接新鬼,那种温情丝毫不亚于人世间。又如《苏小小墓》:幽兰露, 如啼眼。无物结同心, 烟花不堪剪。草如茵, 松如盖。风为, 水为珮, 油壁车, 夕相待。冷翠烛, 劳光彩。西陵下, 风吹雨。将苏小小生前死后生活联系起来,创造了一个荒诞迷离、艳丽凄清的幽灵世界。“虽为异类,情亦尤人。”在这忧思愁苦,令人同情的意象中,我们便可以隐隐约约地看到诗人自身的孤寂怨愤。这黑暗阴冷的境界难道不与诗人内心产生共鸣吗?同样的荒诞意象还体现在他的神仙诗中,这类诗恰与鬼怪诗相反,色调明丽,反映的大多是神仙世界的美妙与圣洁。《天上谣》描绘一个繁星璀璨,明河在天的宁谧之夜,有月宫仙女,有飘香玉树,有长青的云苔,有栖梧的青凤,创造了一个新奇美丽的天上人间,也是诗人内心的向往。其实,诗人对神仙的向往,与郭璞游仙诗的借游仙以咏怀有着明显的继承关系,因对现实不满继而追往神仙世界,逃避这恐怖的现实,


以虚幻的美好来反衬现实的黑暗,便是诗人真正的意旨。鬼与仙的或暗或明,或恐怖或飘逸,恰是人间的两面。这些虚幻的意象无疑构成了李贺诗中的主要元素,构成了李贺“鬼气”的独特风格——那是一个行走于生与死,光明与幽暗的灵魂的痛苦吟唱。 现实之景的比喻,象征以及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诗人常将现实之景融入自身的审美关照,形成意象的独特意蕴,自然而又巧妙地运用赋比兴的手法,寄寓遥深。他继承楚辞和李白的浪漫主义风格,借用传统的比兴手法,托物喻人,托物言志,抒发自己的特殊情感。如《艾如张》表面写设网诱捕鸟雀,实际上揭露了统治阶级处心积虑无非作歹的丑恶面目,用有形的捕鸟罗网意象比作无形的社会罗网,设喻自然贴切,寓意深远。在赋的使用上,他又形成了自己的一组“昌谷意象群”,如《南园十三首》 “宫北田塍晓气酣,黄桑饮露窣宫帘。长腰健妇偷攀折,将喂吴王八茧蚕。”(之二) “竹里缲丝挑网车,青蝉独噪日光斜。桃胶迎夏香琥珀,自课越佣能种瓜。”(之三) “春水初生乳燕飞,黄蜂小尾扑花归。窗含远色通书幌,鱼拥香钩近石矶。(之八) “泉沙软卧鸳鸯暖,曲岸回篙舴艋迟。泻酒木栏椒叶盖,病容扶起种菱丝。”(之九) 诗人以赋的笔法铺陈出家乡一片诗情画意之景,仿佛一幅田园山水画,给人以深刻难忘的印象。诗中情景交融,物我合一,通过一系列自然之景的生动描绘反映出昌谷乡居生活的美好和美妙的风俗风情。

在一系列象征意象中,“马”、“竹”、“剑”、“月”的意象十分引人注目。 古代作品中以马为题材的诗已很不少,唐代更是数不胜数。光杜甫的咏马诗就已经难以企及了,施补华《岘傭说诗》云:“少陵马诗,首首不同,各有寄托,各出议论,各见精采;合读之,分观之,可悟作诗变化。别人闻之罢笔,他却要与前人一较高低。他写马有三意,一是写马之神骏,寓己之才能。如《马诗二十三首》其二,“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

未知口硬软,先拟蒺藜衔。”以衔蒺藜以试口硬软,反映了李贺在磨练自己的一致,锻炼自己的本领,以便来日向丑恶势力发动攻击。二是写马之希冀,寓自身之愿望。如《马诗二十三首》其五:“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

秋。骏马遥望,顿生扬蹄绝尘之想,而自己却困处一隅,满怀壮志,却无法实现,故有“何当金络脑”之叹。三是写骏马倍受虐待之苦,寓自己怀才不遇之痛。如《马诗二十三首》其一:“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无人织锦韂,谁为铸金鞭。”马虽神骏,却无人赏识,何敢去奢望金鞭?

李贺爱竹,常以竹自比,希望能置身通显。在其诗中,竹的意义内涵十分丰富,竹文光劲节,故有清幽与高洁之感,如《竹》第二首“斫取青光写楚辞”写青翠之竹却无人赏识,实为自己孤高自洁的写照;同时竹又与湘妃相联系,旧有“湘妃竹”,竹的青翠好似女性的温柔妩媚,李贺取其意,将女性的柔美与竹叶的青翠柔弱融为一体,故有“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箜篌引》),极具“艳”的特色。由于蛇等古怪动物常与“竹”并生,所以他的诗中常常以“死”“老”“啼”等阴冷的词语修饰竹子,创造出一种“冷”的意境。正是这一内涵的丰富与外延,使其诗呈现出冷与艳相并存的绝妙意境。不管如何,他的“竹”诗反映的还是其自身的内心体验,其中的冷与艳,清幽与高洁何尝不是诗人自身的追求。

剑是诗人的化身,也是其渴望建功立业的表现。“我有辞乡剑,玉锋堪截云”(《走马引》)“天眼何时开,古剑庸一吼。”(《赠陈商》)“空留三尺剑,不用一丸泥。”(《奉和二弟罢使遣马归延州》)“剑光照空天自碧”(《秦王饮酒》)等都反映了诗人的一番豪情气概。当时中唐战乱频频,民生凋敝,诗人希望祖国统一,人民安康,“帝道如飞神”想手持利剑,保家卫国,并且希望朝廷能够赏识自己,给自己一个驰骋疆场的机会。而他的《春坊正字剑子歌》正是其中最为精彩的一篇。此诗构思巧妙生动,既是写剑,实为写人,


突出了宝剑光彩照人的品性以及吃见人一往无前,视死如归的精神,从剑的“形其利”“传其神”,提升了作者自身的心灵追求。

月的意象有着不死与再生,重土观念,回归意识,祭月崇拜,高洁光明等多重象征,李贺诗中的月不同于李白之月的潇洒飘逸,杜甫之月的优美皎洁,而更多的是一种清寒与荒凉。这种意蕴的把握实际上正体现了作者对生命悲剧性的自觉体悟。“李长吉师心,古尔作怪”其诗力求新颖,常呕心沥血以求新,“老兔寒蝉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中以“蟾”“兔”指月,加之“老”“寒”,仙兔会老,蟾蜍会寒,更何况人?折射出李贺强力的生命忧患意识。又如《七夕》:“别浦今朝暗,罗帏午夜愁。 鹊辞穿线月,萤入曝衣楼。 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 钱塘苏小小,又值一年秋。 ”天上的牛郎织女去年七夕一别今年还会再见,而人间恋人别后却难聚首,独特的视角使相思之情更加真挚动人,而月的映衬加深了这一情感的底蕴,使其绵延开去,形成“闺月”的独特意象。

各种意象的巧妙组合,移动变形 李贺的诗的意象组合十分巧妙,一首诗往往跳跃性很强,但彼此之间的意象却如流水般延绵,很少连词连接,常常是时间或空间上的自由跳跃与转换,他并不按常理立意构思,而是将瞬间捕捉的意象巧妙糅合在一首诗中,这种糅合常使读者产生一种距离感,不过却因此形成不同寻常的朦胧美。正如李商隐《李长吉小传》载:李贺“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着归,一从抑取书,破墨叠纸足成之。”足见李贺创作的任性而为,捕捉一些零碎意象的本领。如《梦天》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前四句借助奇特的想象,从人间飞跃到天上,进入扑朔迷离的月宫,在广阔的空间漫游,后四句又突然转折,从仙界返回尘世,注目人世的千载沧桑。诗句忽起忽落,时空交接,天上人间,仙境现实相交错,思维随着作者奇幻的想象不断变化。在时间与空间变化中体会着作者亢奋与消沉的矛盾心态,与西方意识流相暗合,体现了潜意识的自由流动,不受时空的局限。在这一点上,超越了同时代的许多诗人,不愧为鬼才! 意象色彩的感情化

李贺的诗色彩明丽,;今人钱钟书认为:“长吉词诡调急,色浓藻密”“幻情奇彩,前无古人”诗中意象因色彩的不同而独具特色。如写红,有“冷红”“老红”“愁红”“笑红”写绿有“凝绿”“寒绿”“静绿”等,同时常以色彩代物,如“细绿”代春草,“新翠”代春柳,“燕脂”代血,“冷红”代秋花,“空绿”代蓝天等,这些色彩明丽的词语带着作者细腻的观察以及丰富的情感,注入了大量的主观信息,《雁门太守行》写战争,“黑云”“甲光”“金鳞”“秋色”“燕脂”“夜紫”“红旗”“玉龙”等,丰富浓丽的画面有力地烘托了残酷的战争场景,独具特色。

李贺的诗以其独特的意象群在诗坛上璀璨夺目,其虚幻奇特的风格使其成为中唐时代杰出的诗人,不愧为鬼才!

参考文献:孟修祥 《李贺的变态心理与诗歌创作》

袁行霈 《中国文学史》

刘兴超 《李贺传记资料辩证及诗歌研究》

李军 《李贺诗歌意象论》 胡艳 《李贺之月》

李宜 神奇瑰诡长吉体 此曲只合天上有 ——浅析李贺诗歌意象的特点》 陆学莉 《浅论李贺的意象诗歌》 尚德文 《谈谈李贺诗的意象创造》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d456ac30c22590102029d4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