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梅”“腊梅”有不同

2022-10-20 11:00: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蜡梅”“腊梅”有不同》,欢迎阅读!
腊梅,不同,梅”“

“蜡梅”“腊梅”有不同



“蜡梅”“腊梅”有不同

每当梅花进入盛开期,“梅柳争春”“红梅傲雪”“梅花香自苦寒来”都会成为人们吟咏梅花的动人意象。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植物学分类上,蜡梅与梅花并非同一植物。蜡梅属于蜡梅科,花色以黄色为主调;梅花属于蔷薇科,花色从白、粉红至暗红呈现一系列变化。

为凸显其开花时序之早,人们吟咏梅花时常紧扣“腊”字。如:“当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庾信《梅花》“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杜甫《江梅》“腊后寒梅发,谁人在故山。(温庭筠《途中有怀》“越嶂远分丁字水,腊梅迟见二年花。(杜牧《正初奉酬歙州刺史邢群》)这些诗句中的“梅”和“腊梅”指的是冬季开花的梅花,但是否为我们现在所说的“蜡梅”还未可知。

唐代以前,未见“蜡梅”的用例,“蜡梅”之名应是北宋京洛一带的人所起,经苏东坡、黄庭坚的阐释定名而流传至今。苏轼在《蜡梅一首赠赵景贶》一诗中写道:“天工点酥作梅花,此有蜡梅禅老家。蜜蜂采花作黄蜡,取蜡为花亦其物。”黄庭坚《戏咏蜡梅》诗自注:“京洛间有一种花,香气似梅花,亦五出而不能晶明,类女功撚蜡所成,京洛人因谓蜡梅。”南宋王十朋的《蜡梅》则记载了苏轼和黄庭坚(号山谷道人)的定名之功:“蝶采花成蜡,还将蜡染花。一经坡

1




谷眼,名字压群芳。(按:“坡谷”即苏东坡和黄山谷)

宋代诗词“蜡梅”的得名之由“蜡”成为一个常见意象被反复吟咏,如“剪蜡成梅天着意。黄色浓浓,对萼匀装缀。(王安中《蝶恋花·高奇是蜡梅》“气韵楚江,颜色中央,数朵巧镕香蜡。(王诜《花心动·蜡梅》)因此,“蜡梅”的用例占了绝对优势,《全宋词》中“蜡梅”出现50例,而“腊梅”仅8例。

但在宋代以后,“蜡梅”的用例远不如“腊梅”普遍,如四大名著中《三国演义》《水浒传》没有“腊梅/蜡梅”的用例,《西游记》《红楼梦》中只有“腊梅”。考察现代用例也是如此,如1946年至20172月的《人民日报》中,“腊梅”314例,“蜡梅”仅22例。

这种情况的出现,原因在于名物词得名之由的凸显程度。“腊梅”的“腊”得名于其开花时序,“腊”指寒冬腊月,腊梅和梅花都具有傲雪迎春的风骨,这种得名之由与人们对梅花古已有之的认知相符。“蜡梅”的“蜡”仅从花的颜色上命名,虽经苏轼、黄庭坚的阐释定名,但在得名之由的相关联想上终不及“腊梅”的“腊”丰富自然、根深蒂固。因此,第1至第4版《现代汉语词典》仅收“腊梅”词条而未收“蜡梅”词条。

科技名词命名的角度看,“腊梅”在古代指称两种植物:一是蜡梅,得名于腊月开放;二是腊月开的平常梅花。而“蜡梅”专门为蜡梅这种植物命名,具有指称的单一性。根据这一情况,《现代汉语词典》2005年出版的第5版起,增收了“蜡梅”并作为推荐词形,释义后附注“也作腊梅”,把“腊梅”词条处理为非推荐词形。《中国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d59a78b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9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