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心理学

2023-02-24 05:22:2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音乐心理学》,欢迎阅读!
心理学,音乐

音乐理学(psychology of music)

研究人的心理与音乐之间的关系的一门学科。应用心理学的方法和理论,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人类的各种音乐感受和音乐活动及经验,并试图总结出音乐与人类心理活动的规律,揭示出音乐的本质,并涉及声学、美学、社会学及生理学等学科的一门新兴的学科。音乐理学研究的范围几乎包括音乐活动的各个方面,如人对音乐的音响感受,音乐的认知过程和情感反应,创作心理,表演心理,欣赏心理,音乐训练心理,音乐对人的心智发展的作用,音乐对人的行为的影响,音乐才能的形成、定义、分类和测定,音乐对人的保健以及对心理或生理方面疾病的治疗作用等。

古代,人们就已意识到音乐与人类心理的关系。历代哲学家、思想家、美学家及音乐理论家们在解释音乐如何对人类产生影响方面都做了不同程度的尝试,但多限于对表面想象的描述。19世纪中叶后,科学的进步为研究心理学提供了技术手段,许多音响物理和生理实验的科学仪器的研制发明,为音乐理学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科学的基础。音乐理学的形成是以直接探索音乐的音响本质和人对声音感觉的心理声”(psychoacoustics)为前导的。黑姆尔霍茨用系统观察法研究了乐音与感觉的关系,其著作《作为音乐论的生理学基础的音感觉论》(1863)是最先采用心理学方法研究音乐的著作。他认为人类的听觉生理条件决定了音乐实践中的某些共同特征;并以此证明了世界不同地区和风格的音乐何以在音律、音阶的选择上存在同样特点。施通普夫对音乐感觉的研究使音乐理学称为独立的学科。近代音乐理学研究的内容和成果大体如下:

①声音和听觉。 音乐依赖于声音和听觉。声音的发生虽是物理现象,但是感知声音是生理-心理活动。听觉器官对声音进行初步分析,再经大脑进一步分析,便产生音高、响度(强度)、音色的知觉和心理反应。以音高为例,中国古代传统称高音为清音,称低音为浊音;古希腊人则分别称为。又,声音的一个心理特征还受声波另一物理特征的影响。例如,相同频率的音,当强度不同时,听起来音高会有不同。1000(约相当于b2)以下较低的音,随着强度的增加,听起来音高有所降低;1000赫以上较高的音,随着强度的增加,听起来音高有所增高。有关声音的听觉心理特征的研究,即属于心理声学。

②时间和空间。 时间是构成音乐感知的重要特征。所有听觉特性,包括音高、响度和音色,均取决于时间因素。节奏作为音乐的基本要素,是时间的模式,与音响或休止的时限有关,伴有周期性、重音或其他声音属性变化。个体时间是个人内在的时间知觉,是作曲、演奏或欣赏的主观知觉。个体时间受生理、心理因素的影响,是自我调节的。由于作曲家、演奏家和听众对于乐曲的情感反应大体一致,三者之间的个体时间得到统一,听众便从乐曲中得到时间知觉的满足。空间知觉与运动反应特有的联系,是演奏家尤其需要具备的条件。空间定位与反馈机制有关,它保证了演奏技巧的精确性。

③记忆和注意。 记忆包括识记、保持、回忆和再认,通常是反复感知的过程。没有记忆,人就不能积累经验,无法熟悉音乐音乐记忆与逻辑记忆属于不同的记忆系统。注意是感知的重要条件,它可以使人脑对于某些输入的反应加强,而对其他输入刺激加以抑制。音乐时的听觉注意,主观上可以指向横向的曲调,也可以指向纵向的和声,并且受曲调完整性、音响特征等客观因素的影响。

④意象和想象。 人脑中再现出客观事物的形象就是意象。音乐的特征是音响,人脑中显现的音乐基本上视听觉意象,它是音乐才能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意象主要分为音高意向和节奏意象。音高意象的基础是调性的感觉,节奏意象的基础是拍子的感觉。每个人的感受、记忆、组织、概念化以及预期音高要素和节奏要素的能力,取决于其音高意象和节奏意象才能。意象与记忆之间的区别在于,前者的特征是人们对有组织的音响直觉地得到的音乐理解,而无须依靠对有组织的音响给予某种完善的理论解释。对客观事物进行探索和发现的心理过程,可以通过意象加以创造,这就是想象。听觉想象和听觉意象一样,是重要的音乐心理活动,在鲜明的音乐意象基础上进行丰富的音乐想象,是音乐创作、表演、欣赏不可缺少的能力。 ⑤情感和审美。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体验,它取决于人的需要。美感也是一种情感,是对事物的美的态度和评价的体验。音乐的基本作用在于影响人的情感变化或情绪。音乐引起的情感反应是可测的。音乐的表现力在何处,众说纷纭。有的学者认为音乐是情感的语言,其表现力在于情感的表现(情绪说)有的学者认为音乐是乐音运动的形式,其表现力在于形式美(汉斯立克学说);有的学者认为音乐的表现力


是人的情感生活的体验,是主观现实的表现。

⑥兴趣和意志。 兴趣和意志是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和主观能动性,其基础是精神需要和社会需要。趣是大脑皮层兴奋性增高的结果,对音乐感到兴趣就会对音乐学习等活动比较积极,效果也比较好。意志是自觉地确立目的、支配行动的过程,对音乐的意志行动就会自我调节克服困难,在音乐学习等方面取得成就。兴趣和意志虽对音乐活动有积极意义,但不能代替音乐才能所起的作用。

⑦气质和性格。 气质是人固有的心理特征,决定着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点,影响着人的活动方式,是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在人的心理活动中的表现。性格是个性心理特征之一,表现在对现实比较稳定的态度和各种行为习惯中,决定着活动的方向,是高级神经活动在外界影响下所形成的神经联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气质和性格特征,这种个性反映在音乐作品或表演上,就称为独特的音乐风格,使音乐艺术更加丰富多彩。

⑧才能和成就。 音乐才能是人进行音乐活动的潜能,基本上是人对音乐要素的认识过程和情感反应的能力的综合,它与音乐知识、技能有联系又有区别。音乐才能的组成可分成三个部分:音高才能、节奏才能、音乐审美表现-解释才能。影响音乐才能发展的主要因素有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音乐才能可以通过音乐能测验加以测量。音乐才能测验与音乐成就之间的关系,近似智力测验与学术成就之间的关系,但前者的关系较后者疏远。

⑨学习和教育 当代有关学习的理论亦适用于学习音乐音乐学习同样包括从简单的感知性学习到复杂的概念性学习过程。音乐学习中感知性学习是概念性学习的准备和基础,适当的学习可以使人学会如何去学习。早期教育音乐教育的重要课题,婴幼儿时期是音乐才能迅速发展的阶段,掌握住幼儿音乐教育对音乐才能的发展极为有利。除了社会意义外,审美教育音乐教学的重要原则。

音乐起源和公用。 音乐起源与人类大脑皮层发达及社会文化发展密切相关。关于音乐起源有许多假说,例如,劳动歌声理论认为劳动歌声为音乐提供了基础;达尔文(C.R.Darwin,1809~82)学说认为音乐的发展与人类的性本能有关,音乐最初是一种求偶的呼唤。音乐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们除了将它作为艺术品满足情感和审美需要之外,还广泛将它应用于教育、礼仪、娱乐、商业和心理治疗等方面。 近代欧美心理学有不同的学派,都影响着音乐理学,不过一般学者大都持折衷的观点。主要学派有: 构造主义”(structuralism)。美国学者蒂奇纳(E.B.Titchener,1867~1927)为代表,认为心理学的对象依赖于经验者的经验。意识经验可分为一些元素(感觉、意象、情感),各元素混合而成知觉、情绪等心理过程。构造主义者在感觉如何反映客观现实方面取得一定成果,如音高、响度、音色依存于物质刺激因素。西肖尔是这方面的代表人物。

行为主义”(behaviorism)美国学者沃森(J.B.Watson1878~1958)为代表,认为心理学的对象不是意识而是行为。机体应付环境的一切活动都是行为,行为总是刺激-反应的反射。俄国生理学家巴普洛夫(I.P.Pavlov1849~1936)的条件反射原理充实了这一理论。伦丁(R.Lundin)在其著作《客观音乐理学(An Objective Psychology of Music)(1953)一书中,发表了人对乐章的各个要素——音高、音强、音色等方面反应的测试结果,并对各种反应做了综合性研究。行为主义者对音乐学习做了论证,强调环境的重要作用,但过于绝对化,忽视了人的自我组织性、目的性和创造性。

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 psychology)。格式塔意指完型。德国学者韦泰默(M.Wertheimer1880~1943)等创始。它既研究直接经验,也研究行为,但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反对构造主义中的元素论和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公式,认为整体不决定于其个别的元素。局部过程决定与整体的内在特性。例如,一个和弦是作为整体感知的,而不是个别音的集合。格式塔的组织原则,如邻近原则,不仅适用于空间、图形,同样适用于时间、音乐

格式塔理论认为节奏感是先天的(西肖尔称之为主观节奏”),它与人体的对称活动有关。只是由于人的听觉记忆的局限,对节奏的扩大形式和对大型音乐结构的控制需要后天学习所获得的能力。格式塔理论对音乐教育心理研究有一定的影响。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Freudian psychoanalytic school)。奥地利学者弗洛伊德(S.Freud1856~1939)创始。认为除意识之外,人还有潜意识,它包含许多原始冲动,决定人的行为和性格。弗洛伊德对音乐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d5b8bed5ef7ba0d4a733bc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