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戏剧文学论文《“吸血鬼”银幕形象的发展浅析》

2023-02-15 15:26: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影视戏剧文学论文《“吸血鬼”银幕形象的发展浅析》》,欢迎阅读!
戏剧文学,浅析,吸血鬼,银幕,形象

“吸血鬼”银幕形象的发展浅析

摘要:“吸血鬼”这一系列的神话传说自出现以来便成为了一个令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伴随着各方面的不断演变和进步,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吸血鬼银幕形象逐渐开始多元化,除了恐怖题材之外,更多的吸血鬼题材电影走向了《暮光之城》类型的代言人类心灵的方向。而其背后则不断变化的时代因素和消费需求。

关键词:好莱坞 吸血鬼电影 银幕形象 与时俱进

一、吸血鬼电影的简要历史 (一)《诺斯费拉图》体现表现主义风格

拍摄于1922年的电影《诺斯费拉图》改编自《德库拉》,一度被称作“恐怖电影之祖”其对吸血鬼在外形上给人以恐怖形态,并以含蓄的表达方式来体现恐怖动作之类的做法,有着很明确的表现主义特色。 (二)《德库拉》引领电影的“恐怖”时尚

拍摄于1931年的电影《德库拉》是有声电影中的首部吸血鬼题材影片,堪称其中经典之一。对吸血鬼角色的变态式演绎,释放了观者在生活中的压抑感,“引领时尚”的同时,也对吸血鬼题材电影的推陈出新起到了很大的消极影响。 (三)《惊情四百年》转变吸血鬼的形象 拍摄于1992年的电影《惊情四百年》,跳出了原有的窠臼,将吸血鬼塑造为“情痴”的形象,拥有了人的情感。使得吸血鬼形象不再被束缚于恐怖片这一框架中。 (四)迎合大众文化的新型吸血鬼题材电影时期

21世纪堪称多元文化的世纪,在此期间,吸血鬼已经再不具备原有的恐怖感和神秘感,转而“投身”于大众文化。如2008年拍摄的《暮光之城》,将青春、校园、偶像等时尚元素融合进吸血鬼题材中,并赋予其大团圆的结局。 二、吸血鬼银幕形象的发展历程

《德库拉》中,吸血鬼银幕形象几乎 “照搬”小说《德库拉》中的形象,同前人所作的《诺斯费拉图》相比,传统时期的吸血鬼更像是一个思想和形象上有一定高度,隐藏很深的“杀手”

上世纪末出现的好莱坞吸血鬼题材电影《惊情四百年》和《夜访吸血鬼》,前者仍旧以小说《德库拉》为基础,同时融入了爱情元素。而后者则将吸血鬼银幕形象“现代化”,将特技手段和人性剖析之类的新元素注入其中,将吸血鬼融入社会,赋予其娱乐大众的功能。 三、影响吸血鬼银幕形象转变的诸方面因素 (一)哲学因素

哲学的生存论理解,死亡是一种终结存在形式,然而吸血鬼并不存在这一概念,这也就使得吸血鬼的存在状态更加尴尬——难以对生命有任何的认识与反思。由此,也形成了吸血鬼银幕形象转变的两大原因:即“永远存在”造成了吸血鬼内心的矛盾使得其转化,其必然形成由仇恨社会的“害人”到试图被社会认同的“救人”。同时“永远存在”也造成了吸血鬼外在的被排斥使得其转化。如前文所述,吸血鬼一方面依赖人血方可存在,另一方面又可以背负着伦理的压制而将爱人化为吸血鬼以求的永恒的相依,使得吸血鬼厌倦自身本有的生活。

(二)精神分析因素

几乎每个吸血鬼在电影中都没有将“本我”“自我”“超我”三个深层心理层面真正协调过,从而造成了情节中吸血鬼心理与人格遭到绵长而强烈的挑战,最终成为三者失衡造成的人格障碍的受害者。由此可见,吸血鬼银幕形象更多的是在展现人类“本我”,而其展现


的林林总总,实际上都是人类对自身“本我”的一种反思,由于不同历史阶段中人类的反思指导思想和运用理论不尽相同,故而影响吸血鬼银幕形象转变也是在情理之中了。 (三)社会学因素

从社会意义角度上看,所有群体最希望的无一不是融合、沟通、认同、接受。这也是在社会总结时期出现的吸血鬼题材电影中要表现的最重要主题。在现实社会中,关于这些方面命题从来没有固定的答案。吸血鬼试图用自己特殊特殊的身份符号来演绎这一主题,同时也唤起人们的自我反思。由此可见。吸血鬼银幕形象“与时俱进”是历史和现实的必然。 四、结语

起源于传说,兴盛于文学的吸血鬼故事自从被搬上银幕,就已经变成了一个鲜活的艺术形象,回顾好莱坞将其转向流行文化的过程,不难看出其自身也是人类对自己发展历史的一种的审视与反思。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与不同时期的时代因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可以说,吸血鬼银幕形象的变迁,同时也是一步人类社会的缩影。

参考文献:

[1] 孙晓黎. 《暮光之城》系列性别角色的文化探讨[D]. 东北师范大学 2013

[2] 宋歌. 西方艺术作品中吸血鬼形象的文化阐释及其在中国的传播[D]. 济南大学 2012 [3] 刘星燕. 安妮·赖斯小说的吸血鬼形象研究[D]. 广西师范大学 2011 [4] 姚婷婷. 从鬼到人吸血鬼银幕形象研究[D]. 四川外语学院 2012 [5] 许莹. 十九世纪英国吸血鬼文学主题研究[D]. 暨南大学 201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d94d91f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1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