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初三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反思

2022-05-23 13:38:0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最新人教版初三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反思》,欢迎阅读!
工业革命,上册,人教,初三,反思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反思

《第一次工业革命》,要求学生了解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发端及其扩张、工业革命的重大影响等,教科书部分中分了3个:珍妮机的故事、瓦特与蒸汽机、火车的诞生。编者煞费苦心的在这三个部分的众多知识介绍中埋下了对工业革命过程中各个环节相互促进这一历史发展规律的传授。但对学生来说本课范围广、头绪杂、内容多,牵扯到的年代、地点、人物事件太多,很不容易掌握,更别谈从中找出或发现历史规律。所以老师引导学生在这纷繁复杂的历史知识中理清发展线索,提示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重大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十分重要的。我在备这一课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能力,把课文的板书进行了重新设计,活动一:追根溯源——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的原因活动二:身临其境——寻访工业革命之路。一方面基础知识可以传授到位,另一方面把这一历史事件的发展线索清晰的展现出来。这就使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一旦整理出准确的知识结构,知识点也就牢牢固定在知识结构的枝干上,从而使知识点在学生头脑中由点成线,由线成面,由面成体,构成基础知识的立体之树。

“历史课堂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对知识点的讲解通过材料题的形式,不仅有利于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而且能发展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使他们养成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习惯。

我从以下几个角度反思自己在整堂课中的表现发现:


一、讲解的有效性

本节课主要讲授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内容与影响。运用课外史料来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与影响,针对性强,效果良好。但材料分析、讲解的有效性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而且要结合书本知识一起分析。

二、探究问题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初中学生并不具备高层次的理性分析能力,他们更习惯于从直观、感性的图片、视频中获得对问题的初步认识。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问题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现实,为学生铺设符合其认知规律的探究平台,在此基础上,用层层深入的问题将学生带入探究的佳境。

三、学生活动

上课能采用师生互动的方式,教师能循循善诱,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但集体讨论总体不够。课堂问题设计要思路清晰,简单易答,这样学生才会跃跃欲试,从而造就出轻松、活泼、愉快的课堂氛围。





励志名言:



1、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高永祚


2、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3、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富兰克林 4、学习要有三心,一信心,二决心,三恒心。——陈景润 5、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狄德罗

6“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陶行知

7、天赋如同自然花木,要用学习来修剪。——培根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db485f0b9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3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