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简答题答案

2022-04-11 23:27: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社会学简答题答案》,欢迎阅读!
答题,社会学,答案

1、简述格兰诺维特的弱关系(Weak Ties)优势理论

格兰诺维特的弱关系假设:强关系是群体内部联系的纽带,而弱关系则是群体之间的纽带,由弱关系相联系的不同群体掌握着不同的信息,因此弱关系起着有效传递信息的桥梁作用。

2、新生态范式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观点是:1、社会生活是由许多相互依存的生物群落构成的,人类只是众多物种中的一种,2复杂因果关系之网中的复杂反馈,常常使有目的的社会行动产生预料不到的后果。3世界是有限度的,因此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以及其他社会现象,都存在自然的和生物学上的潜在限制。

3、怎样理解博特的“结构洞”理论?

结构洞:博特认为,社会网络中某些个体和其他个体无直接联系或者关系间断的现象,就是结构洞,存在结构洞时,连接两者的第三者拥有信息优势和控制优势,第三者可能尽力保持结构洞的存在,从而使其他两者高度依赖于自己。 4、简述社会化与个体化的基本关系

(一)社会化与个体化是对现代社会和现代人发展的理论刻画,人的社会化和个体化是同一现代性过程的两个侧面、两个维度,它们体现了现代社会的持续递进和现代人不断成长的时间经历,社会化与个体化是社会学理论对现代性历程的一种深入思考和理论总结。

(二)社会化与个体化拥有不同的含义 (三)个体化在某些方面是传统社会化的超越。 5、网络时代社会互动的特点有哪些?

1)超时空性 2)匿名性和符号性 3)自由、自治性

6、如何理解和评价艾文·戈夫曼的拟剧论?

戈夫曼把社会现实-自我转换为“戏剧-演员”加以研究,创造了拟剧论的研究视角,人们的行动场所包括前台与后台,前台包括场景setting又可分为装置、舞台装饰及其他道具)外表(appearance)、举止(manner),在后台,行动者可以稍事放松、调整并准备和操作前台所需的表演,前台是一种制度化了的社会存在,它所构成的先决条件已有特定时空的历史环境决定,对演员的角色行为形成制约,而所谓印象管理,就是演员努力向观众呈现一个好的形象,使自己的表演理想化,在别人的心目中塑造一个自己希望的印象。


拟剧论极大地推动了社会心理学和微观社会学对社会互动的研究,但也有批评者认为,这一理论过于夸大了人类日常互动行为的表演性。 7、现代组织活动与传统的人类活动相比有哪些特征?



(1)现代组织的非人格化特征。

(2)现代组织的整体合理性与个体非合理性特征。 (3)现代组织的道德与非道德性的两重性特征。



8简述城市的社会文化特征

城市的社会文化特征概述 (1)城市人口规模大、密度高。 (2)城市人口异质性强。

(3)城市社会分工复杂,专业化程度高。 (4)城市社会关系具有匿名性与非人情性。 (5)城市社会活动科层化。

(6)城市社会阶层结构趋向开放,社会流动性高。 (7)城市文化世俗化。 (8)城市生活方式现代化。

(9)城市社会控制以正式手段为主,社会整合度低。 9、如何理解适度的社会控制及其意义?

我们从历史的角度,社会稳定的角度,社会成员自由程度的角度来考虑社会控制是否适度。第一个是定性标准,后两个是定量标准。只有当社会控制的力度、刚度和网络致密度都符合这三个标准时,整个控制体系才是适度的社会控制。当其中一个维度超出适度范围时,社会控制成为过度控制,当其中一个维度低于适度范围时社会控制成为欠度控制,当其中某些维度超出而另一些维度低于适度范围时,就成了过度与欠度控制杂然并存的局面。这时要综合三个维度的值来判断整个控制体系是过度控制还是欠度控制。

正确把握社会控制的度,实现适度的社会控制,既是十分重要的,又是十分困难的。欠度控制不利于社会稳定,不利于社会秩序的维系,容易导致社会秩序甚至社会动乱。过度控制也不好,它不利于社会成员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使社会缺乏活力,犹如一潭死水,最终不利于社会的运行与发展,适度的社会控制才能既发挥社会控制维系社会秩序的基本功能,又能充分调动社会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10、如何理解戴维斯的J曲线理论?

戴维斯认为,没有任何一个社会能够完全满足其成员的所有期望,因此,相对剥夺是永远存在的,真正导致革命的,不是相对剥夺的存在,而是相对剥夺的突然增大。 11、帕累托的精英循环理论与马克思的阶级理论有哪些区别?

1)阶级是由人们在所有制中所处的地位决定的,是基于社会不平等;精英则以天赋的自然差别为基础。

2阶级论认为,阶级关系是一种稳定的不平等,精英论认为流动可以改变阶级格局,变稳定性不平等为暂时性不平等。

3)阶级论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个人的努力很难弥补人们在竞争起点上的差距,精英论认为,个人能力可以缩小乃至弥合竞争起点上上的差距,精英循环足以打破阶级壁垒

4)阶级论把阶级之间关系的对立性质视为社会冲突的根源,而精英论认为,冲突和革命的根源主要是精英循环的通道不畅。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dde2b38cd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a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