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夜书怀

2022-04-09 12:16:2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旅夜书怀》,欢迎阅读!
旅夜书怀

张家界天门中学2009年下学期高二语文教案

授课时间:第 星期 总第 课时至第 课时





教学目标

旅夜书怀

1.理解诗中的抒情方式(直接间接抒情) 2.感受诗人复杂的情怀

教学重点 理解杜甫晚年的处境和内心情感 教学难点

抒情方式和反衬手法

教学方法 自读、点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用具 PPT课件

共案部分

主备课人

一、背景:

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春天,杜甫携家人再次回到成都,给严武做节度参谋,生活暂时安定下来。但不料第二年四月严武忽然死去,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岷江、长江一带飘泊,这首诗是杜甫乘舟行经渝洲、忠州时写下的。当时的杜甫已53岁,且常年有病,国家时局不稳,自己生活没有着落,又行无定踪,因此一路上他心情十分沉重,这首诗集中表现了他的这种心情。 旅夜书怀顾名思义就是旅

个案部分 授课人



高二语文备课组

途中夜里写下的抒发自己情感的诗。

二、赏析





1、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首联内容与诗题的关系? 首联点明地点、时间和环境。 首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微风习习,江岸细草如丝,一只竖有高高桅杆的小船,孤

伶伶地行驶在江上”, 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孤独感伤,夜不能寐的形象。意境凄凉孤寂。

2、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赏析“垂”“涌”的表达作用: “垂”低垂因平野广阔,所以群星低垂。一垂字写出了原野的广阔无边。“涌”,随波起伏。因大江汹涌,所以水中的月亮才随波起伏。 颔联的意境雄浑阔大,有一种宇宙苍茫无穷之感。 颔联与诗人的情感关系是怎样的?以景衬情。诗人写辽阔

(旅夜书怀)

1 2


张家界天门中学2009年下学期高二语文教案

授课时间:第 星期 总第 课时至第 课时



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以自然的辽阔无边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沛无依的凄怆心情面对茫茫的宇宙,想想坎坷的过去,望望无光的未来,何处才是自己的归程,怎不悲从中来?

3、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名岂文章著声名不因政治抱负而显著,反因文章而显著,这本非自己的本志,故说官应老病休 诗人辞去官职,并非因老而多病,而是由于不被任用,说当,本是不应当。此联表面上是自我解嘲,实质上是抒发愤慨。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集》说:“胸怀经济,故云名岂以文章而著;官以论事罢,而云老病应休。立言之妙如此。”

4、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结尾的比喻与上文哪句诗相扣?体会这一比喻的情感内涵。

一沙鸥照应独夜舟,这个比喻贴切地表现出诗人晚年飘零、孤独、寂寥的形象。

“天地”虽大,却无自己安身之处,这辽阔的景色也反衬出诗人孤寂而悲愤的心境。

三、对这首诗的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前两联对仗工整,由远及近,由下及上,描绘了一幅旅夜孤舟夜泊江上广阔立体的月夜画面。

B.此诗写了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景的雄浑阔大衬出了诗人的孤苦怜仃。

C.后两联含蓄地写出诗人的不幸与当时的处境,吐露出诗人不得志的牢骚与失意悲凉之情。

D.尾联,诗人用设问的方式引出自己的处境:像天地间的一只沙鸥,四处漂泊。

(答案A. 应是由近及远,由上及下。首联与颔联之间是由近及远。颔联的上联与下联之间是由上及下。

首联 点明地点、时间和环境 |

颈联 融情于景 凄凉孤寂 颌联 意境雄浑阔大

尾联 比喻设问 自叹身世飘零









(旅夜书怀)

2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e0abe24284ac850ac02425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