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教学分析

2023-05-07 08:37: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司马光》教学分析》,欢迎阅读!
司马光,教学,分析

《司马光》教学分析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什么?传授语文知识,训练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渗透思想教育,培养健康情感,这些因此都专门重要,但开发学生思维也是不容忽视的。

1、明确目标,找准思维训练的落脚点:

语文教学中开发学生思维,第一要有明确的目标意识,在备课时找准思维训练的落脚点。我准确地把握了《司马光》一文思维训练的切入点与落脚点,抓住水与人的关系来开启学生的思维。

“思维定势”又称“适应性思维”,指的是沿着固定的思路摸索问题、分析问题的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具有两重性,积极的方面是慎重、稳;消极的方面是缺乏创新精神。《司马光》一课教学中最吸引人的地点,在于巧妙地引导学生学习逆向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这种求异、求新的思维品质一旦养成,意义非同小可。

2、化静为动,巧用激发思维的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小学生喜动厌静的特点,精心制作两组投影复动片。一是演示“人”离开“水”,二是演示“水”离开“人”,两相对比,清晰、生动地显示了两种救人方法的不同思路,辅之以简单、明了的板书,年幼的学生也都领会了两种救人方法的不同,教学手段是巧妙的。

在教学中运用电教手段将课文内容化静为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而且能够将抽象的思维模式形象化,有助于促进学生思维进展。

作为跨世纪的教师应鼓舞学生多动脑,勤摸索,把书本知识转化为各项能力。因此,当前在教学中加强思维训练无疑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是新时期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肩负重任的我们应更加努力,更加大胆地去探究,去开拓,去创新。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e365cc8fb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0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