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

2022-10-16 18:01:2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扬州慢》》,欢迎阅读!
扬州



《扬州慢》公开课教案

高一语文备课组 郭建华 2013-3-19 星期二下午第六节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理解本文主旨《黍离》之悲 2、熟读并背诵《扬州慢》 过程与方法:1、诵读、想象,今昔对比中体会诗歌内涵

2、意象、修辞拓展训练

情感与价值观:体会作者蕴涵在作品中的抚今追昔的哀思 现代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诗歌鉴赏氛围 【教学重点】 《黍离》之悲”的解读

【教学难点】 对名句“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的赏析 教学方法 吟咏、赏读结合,讨论、讲析结合 学法设计 问题探究法 【教学准备】

资源收集:对作者姜夔生平了解、结合时代背景了解扬州、名家读本词、名家点评本词、重要意象搜集。

课件制作:以图片展示扬州昔胜今衰画面,突出主旨,力求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积极性。

活动准备:给出预习提纲(知人论世、读、品、背诵、改写),学生提前预习。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

一曲《虞美人》、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道尽了李煜的故国之思,亡国之恨;二百多年后,面对被金兵洗劫一空的扬州城,姜夔又是如何表达自己的黍离之悲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诵读鉴赏南宋词人姜夔的名作——《扬州慢》(多媒体投影词题、作者) 二、学法指导(理清思路

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我们总结了诗歌鉴赏的几个步骤: 明确:其一、知人论世;

其二、诵读吟咏; 其三、整体把握; 其四、重点词句赏析;(多媒体投影诗歌鉴赏的四个步骤)

三、互动课堂

1)知人论世

1、了解扬州(学生谈,老师补充)

师问:回忆学过的诗句谈自己认识的扬州。 生:“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写出了扬州的繁华;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想象金兵入侵,扬州城破败不堪…… 2、作者及背景 (见课本),指导学生划出重点语句。 2)诵读吟咏 苏轼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是古人传给我们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也是新的《教学大纲》对诗词教学的要求。



1




1学生自读〔注意三个层面:字正句顺;感情基调;语感(语气、语速、节奏)

[补充] ①小序中有一句话告诉了我们此词的感情基调,你找到这一句了吗?(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重点解释

②词的节拍不像诗那样整齐划一,诵读时要注意音节的停顿。如 “算而今/重到须惊”“年年知/为谁生”等。

③词里的特殊句式,开头用一字领起,稍作停顿,其义直贯本句及下句,称“一字逗”要读出提示语气。“过春风十里”“过”“尽荠麦青青”“尽”“自胡窥江去后,……”“自”纵豆蔻词工,……”“纵”念桥边红药,……”的“念”等。

2指名朗读(语速要缓慢、绵长,语调要低沉、悲吟) 3教师配乐范读 4录音跟读

3)整体把握

学生分组讨论,整体把握词的内容。(大屏幕展示三个思考题)

1、上阙中那一个词最能概括扬州城的特点,请结合作者的所见所闻具体谈谈。(学生动手圈注)

明确:空城。从“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清角吹寒”“二十四桥”、无声的“冷月”可以看出。

2、下阙中那一个字最能表现作者的感情? 明确:“惊”字,表现出词人心中的悲凉之感。 师问:作者借杜郎之口抒自己感时伤世之情是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间接抒情)

师问:你还能举出其他例子吗?(引导学生巩固拓展 明确:“厌言兵”的是“废池乔木(树尤如此,人何以堪?),凄冷无声的是“月”(借月之凄清,无声言人之悲切伤感)

3、请找出一个与“空城”相对应的词,概括昔日扬州的特点。 明确:最好是“名都”,还有“春风十里”“青楼梦好”“豆蔻词工”“二十四桥”,这些词句写出了昔日扬州繁华热闹。这些景象是通过杜牧的诗句想象得来。引用前人诗句是本词一大特点,请阅读相关的四首诗。(多媒体投影杜牧的四首诗,学生齐读

师问:造成昔盛今衰情形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自胡马窥江去后”表明造成此种情形的原因是战争。古代战乱频繁,人民流离失所。曹操悲吟“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杜甫哀叹“边廷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胡马窥江”用借代手法,代指南宋初年,金兵屡次进犯。姜夔选取此题材正是为了极表他的“《粟离》之悲”,表达他因祖国山河破碎、百姓生活困苦而极其沉痛的心情。让我们重新读一遍,再次感受作者的黍离之悲。学生齐读全词

4)重点词句赏析

这就需要紧扣关键词语,把握主要意象,注重修辞效果,善于联想想象。只有做好了这一步才算真正理解了诗歌。

赏析示例:“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明确:首先,此句化用杜牧名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让我们想到昔日热闹场景,以此来反衬如今二十四桥仍在,明月夜也仍有,但“玉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e374c2900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b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