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课外阅读训练2

2022-03-25 04:17:2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七年级课外阅读训练2》,欢迎阅读!
课外,训练,年级,阅读

阅读训练(2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疑人窃履

昔楚人有宿于其友之家者,其仆窃友人之履以归,楚人不知也。适使其仆市履于肆,仆私其直而以窃履进,楚人不知也。他日,友人来过,见其履在楚人之足,大骇曰:“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遂与之绝。逾年而事暴,友人踵楚人之门,而悔谢曰:“吾不能知子,而缪以疑子,吾之罪也。请为以如初。(选自《历代寓言大观》,作者王守仁)

【注释】①适:恰好,适逢。②直:价值相当于。③逾:过了。④踵:到,走到。⑤谢:道歉。⑥缪:通“ 谬”,错误。 1、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其仆窃友人之履以归,楚人不知也。

⑵吾不能知子,而缪以疑子,吾之罪也。

2、联系全文,你认为友人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答:

(二)小心,涂改液伤着你

①目前, 。据调查,大中城市的中小学生的使用比例在80%左右,而小学生的使用比例则高达95%以上。书写出现差错时,使用它能很快涂改错误,确实很方便,然而你是否意识到它散发出的十分刺鼻的气味对人体有害?

②为了弄清涂改液的化学成分,北京市三名中学生在一位化学教授的帮助下,先后两次对涂改液的成分进行了测定,发现涂改液中含有二氯甲烷、三氯乙烷和对二甲苯等物质。据专家介绍,它们非常容易挥发游离于空气中。一旦被人吸入,会引起慢性中毒,使血液组成发生变化,影响神经系统,使人头疼、恶心,吸入量过大,会危及生命。

③为了验证涂改液的危害程度,这三名中学生又找来六只小白鼠,分三组做了对比模拟实验。他们将蘸有不等量二氯甲烷、三氯乙烷和对二甲苯三种试剂的棉花,放入两组小白鼠的笼子边上。试剂用量大的一组,只五分钟小白鼠就惊慌、抽搐而死;剂量小的一组,每天试验58分钟,与剩下的一组对比观察。五天中,实验组小白鼠的惊慌不安日益严重,进食减少,动作迟缓,体重下降,与对比组小白鼠体重逐日增加形成明显对比。A停止试验15天,慢性中毒现象逐渐..失,一切恢复正常。

④最近,中国消费者协会对市场上销售的79种牌号的涂改液进行了检测实验。检测结果表明,B全部样品均不同程度地含有各种有毒物质,并散发出刺鼻气味。实验证明,这类物质吸入....体内或粘在皮肤上,会危害人体健康,进入大气层后还会破坏臭氧层。因为涂改液必须具有易溶解、易干燥、易挥发的特点,所以尽管作为涂改液溶剂的卤代烃和苯系物对身体有害,但在未找到合适替代物之前还要沿用,因此,短时间内国内市场上的涂改液成分不会有大的改变。 ⑤鉴于这种情况,我们有必要加强自我保护,警惕慢性中毒,最好不再使用涂改液。


3、为第①段的空格处补写一句话,与下文语意连贯。(2)

答: 4、第③段主要使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说明了什么内容?(4)

答: 5、从文中画线的AB两句中任选一句,说说该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2)

答:

秃的梧桐

⑴——这株梧桐,怕再也难得活了!

⑵人们走过秃秃梧桐下,总这样惋惜地说。

⑶这株梧桐,所生的地点,真有点奇怪,我们所住的屋子,本来分做两下给两家住的,这株梧桐,恰恰长在屋前的正中,不偏不倚,可以说是两家的分界牌。

⑷屋前的石阶,虽仅有其一,由屋前到园外去的路却有两条,——一家走一条,梧桐生在两路的中间,清阴分盖了两家的草场,夜里下雨,潇潇淅淅打在桐叶上的雨声,诗意也两家分享。 ⑸不幸园里蚂蚁过多,梧桐的枝干,为蚁所蚀,渐渐地不坚牢了,一夜雷雨,便将它的上半截劈折,只剩下一根二丈多高的树身,立在那里,亭亭有如青玉。

⑹春天到来,树身上居然透出许多绿叶,团团附着树端,看去好像一棵棕榈树。

⑺谁说这株梧桐,不会再活呢?它现在长了新叶,或者更会长出新枝,不久定可以恢复从前的美阴了。

⑻一阵风过,叶儿又被劈下来,拾起一看,叶蒂已啮断了三分之二——又是蚂蚁干的好事。哦,可恶!

⑼但勇敢的梧桐,并不因此挫了它的志气。

⑽蚂蚁又来了,风又起了,好容易长得掌大的叶儿又飘去了,但它不管,仍然萌新的芽,吐新的叶,整整地忙了一个春天,又整整地忙了一个夏天。

(11)秋来,老柏和香橙还沉郁地绿着,别的树却都憔悴了。年近古稀的老榆,护定它青青的叶,似老年人想保存半生辛苦贮蓄的家私,但哪禁得西风如败子,日夕在耳畔絮聒?——现在它的叶儿已去得差不多,园中减了葱茏的绿意,却也添了蔚蓝的天光。爬在榆干上的薜荔,也大为喜悦,上面没有遮蔽,可以酣饮风霜了,它脸儿醉得枫叶般红,陶然自足,不管垂老破家的榆树,在它头上瑟瑟地悲叹。

(12)大理菊东倒西倾,还挣扎着在荒草里开出红艳的花。牵牛的蔓,早枯萎了,但还开花呢,可是比从前纤小,冷冷凉露中,泛满浅紫嫩红的小花,更觉娇美可怜。还有从前种麝香连理花和凤仙花的地里,有时也见几朵残花,秋风里,时时有玉钱蝴蝶,翩翩飞来,停在花上,好半天不动,幽情凄恋,它要僵了,它愿意僵在花儿的冷香里!

(13)这时候,园里另外一株梧桐,叶儿已飞去大半,秃的梧桐,自然更是一无所有,只有亭亭如青玉的干,兀立在惨淡的斜阳中。 (11)——这株梧桐,怕再也不得活了!

(15)人们走过秃梧桐下,总是这样惋惜地说。 (16)但是,我知道明年还有春天要来。 (17)明年春天仍有蚂蚁和风呢?

(18)但是,我知道有落在土里的桐子。 (选自苏雪林《绿天》)

6、文章首尾都出现了人们对秃梧桐表示惋惜的话,比较其中的细微区别,并简析其作用(4)

答: 7、这株濒临枯死的秃的梧桐在春天到来之前,经历了怎样的磨难?(请分条概述,2分)

答:


8、文中第(11)(12)段写了其它的树和花,试分析其对表现本文中心的作用。(3)

答: 9、文章结尾写道:“但是,我知道有落在土里的桐子。”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3)

答: 10、文中划横线的段落,连用三个“又”和两个“整整地忙”,这样写分别有何用意?(4分) 答:

阅读训练2答案

1、参考译文:

从前楚国有个人夜宿在朋友的家里,他的仆人偷了他的朋友的鞋子回来,这个人不知道。恰好他让仆人到鞋店里买鞋,仆人私藏了买鞋的钱把偷来的鞋子交给他,这个人也不知道。有一天,他的朋友来拜访他,看见自己的鞋子穿在这人的脚上,大惊,说:“我本来就怀疑是你,果然是你偷了我的鞋。”于是和他绝交。过了一年事情暴露,他的朋友来到这个人的家里,向他谢罪说:“我不了解你,却错误地怀疑你,这是我的罪过。请像以前一样把我当做朋友。 2、友人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 3、涂改液的使用非常普遍。

4、作比较、列数字 说明了涂改液的危害程度 5A句:“逐渐”说明了毒性消失的缓慢,并不是马上消失的。 B句:“不同程度”突出了各种样品所含毒性强度的不同,有高有低,但都有毒性。 6、同样表示惋惜,开头说“难得活”,结尾说“不得活” 2分)说明人们对秃梧桐的存活越来越没信心,显示出秃梧桐生存的艰难,1分)此外在结构上有前后照应的作用。(1) 7、① 蚂蚁的侵蚀 ②雷雨的劈折(答案来源:文章第五自然段,答题要求概括,不简洁要扣1分)

8、和秃梧桐一样,其它植物也在秋天渐渐萧条,但也都在顽强地活着。这使得秃梧桐体现出来的顽强生命力有了普遍的意义,从而拓展和深化了文章的中心。 (答“写其它的树和花衬托出秃梧桐的顽强生命力,从而拓展和深化了文章的中心”给2分;只答“衬托”或“深化中心”缺乏分析,给1分)

9、这句话是说,即使秃梧桐死了,它的种子也会将它的生命延续下去,生命是生生不息的。 10、运用反复手法,反复使用“又”强调了①春夏交替,时间变化;②风、蚁侵袭不断。反复使用“整整地忙”的用意 突出了梧桐不畏风蚀蚁蛀,顽强不屈地生长着。(答出“不畏”和“顽强不屈”即可。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ef2abcd94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1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