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湿地公园案例分析

2023-04-22 03:08: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国外湿地公园案例分析》,欢迎阅读!
湿地,案例分析,公园,国外

1.案例分析

1.1伦敦湿地中心 1)背景介绍

伦敦湿地公园离市中心5公里,距离白金汉宫仅有25分钟的车程,周围的交通非常便捷。伦敦市的两条主干道A205公路和A4公路离公园都不到16公里,伦敦湿地公园在城市边缘创造了具有丰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环境,是一个以连接城市居民和自然环境为目的的成功案例。湿地公园共占地42.5公顷,由湖泊、池塘、水塘以及沼泽组成,中心填埋土壤40万土石方,种植树木27千株。良好的绿化和植被引来了大批的生物,使公园成了湿地野生生物的天堂。 2)规划内容

1)游憩项目观察室,游戏木屋,与湿地有关的生活用品(如荷兰的木鞋),组织孩子游戏于池塘,喂食飞鸟和参与园艺。

2世界湿地区,真实展示了14种世界不同地域的湿地,如尼罗河泛滥原、亚洲水稻田、中东芦苇地、西伯利亚苔原和热带沼泽等。来自原生态环境的水鸟,在此安家落户。

3)水生生物区、现代化服务区。

4)公园外围设有足够的泊车位,所以旅游者能非常方便地自行驾车前来。此外,多条公交车线路可抵达公园附近。最近的地铁出口和火车站,也均在步行10分钟的距离以内。

5)因为各种生物的饲养和繁殖对环境的要求不同,伦敦湿地公园设计的关键,就是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成为水文学上的“孤立湿地”

6)按照物种栖息特点和水文特点,湿地公园被划分为6个清晰的栖息地和水文区域,其中包括3个开放水域:蓄水泻湖、主湖、保护性泻湖,以及1个芦苇洲泽地、1个季节性浸水牧草区域和1个泥地区域—这六个区域之间相互独立又彼此联系,在总体布局上以主湖水域为中心,,其余水域和陆地围绕其错落分布,构成了公园多种湿地地貌。 3)规划成效

1)为多种湿地生物最大限度地提供了饲养、栖息和繁殖机会。

2) 让参观者在不破坏湿地环境的情况下,近距离的观察到野生生物,并在游憩之余学习更多湿地知识。

4)对大区域产生的影响借鉴 1对于对外开放的湿地公园城市中应为其提供便捷的交通联系,并适当在其周边设置停车场地。 2此湿地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和教育场所,则在公园内除了设置相关的娱乐设施外在公园外围也适当设置一部分服务区,如入口服务区,满足来往游客需要。 3)湿地周边污染严重的企业被限制在一定区域内发展,保证区域的环境质量。 1.2新加坡双溪布洛湿地保护区 1)背景介绍:

双溪布洛湿地保护区是新加坡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受保护的沼泽自然公园。这个面积87公顷的自然保护区里栖居着超过500种热带动植物,是候鸟途经东亚的主要中途停留站精心建造的亭台阁楼和行人走道让您从近处观赏园内动植物。 2)规划内容

公园通过最小干预的规划设计手段,通过木栈道、解说台、观鸟屋(台)、瞭望塔、展示馆、服务中心、咖啡馆等简易设施,使游客能够最近距离的感受自然。公园内规划了黄、橘、紫三条路线:黄色路线全长三公里,由石子路和木质平台共同构成;橘色路线全长五公里,包括了保护内最长的木栈道;紫色路线全长七公里,包含了较长的原始土路。三条路线


各具特色,为游人提供了多种选择。 1.3 杭州西溪湿地公园

1)规划定位和特色

原则:环境优先,最小干预,修旧如旧,注重文化,可持续发展 保护为主,以湿地公园的形式实行“积极保护”。搬迁原先西溪地区农户和单位,总建筑面积降至1万平方米,容积率仅0.38。适当开发,负载历史文化保护、民俗文化延续、湿地文化教育和普及等社会功能。

2)对大区域产生的影响借鉴

1)在湿地周边设控制区,控制建筑高度

2在处理湿地和周边村落之间的关系时,遵从保护优先,生态优先的原则,不是一律强行拆迁。

1.4 绍兴镜湖湿地公园

1)规划定位和特色

绍兴市镜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将以维护湿地系统生态平衡,保护湿地功能和生物多样性,实现人居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坚持“从长计议,促进保护、合理和利用、适度建设”的工作方针,以保护为主,注重少改造、多保留,少建设、多修复,少人工、多自然,通过生态修复、历史文化内涵的挖掘,充分发挥城市湿地在改善生态环境、休闲和科普教育等方面的作用。将生态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环境教育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生态环境的改善,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

2)对大区域产生的影响借鉴 湿地公园在外围设风貌协调区,协调城市与湿地公园的关系,在湿地公园外划定一定范围的外围风貌协调区,协调区内以生态建设为主,城市功能适度延伸,体现自然向人工过渡。开发建设控制强度,适度开发度假、休闲娱乐设施,以及景观房产、行政管理、研发信息、职教培训等。

2.鸡龙河湿地生态湿地公园的大区域影响分析

1.1周边交通要求:湿地公园周边交通联系便捷并设立不同规模的停车场,并提供电瓶车、自行车等,供游人换乘。

1.2周边设施要求:设立湿地公园的入口服务区包括景区管理办公、会展中心、入口集散广场、景区集中停车场和换乘中心以及商业和餐饮服务设施和主题宾馆等,主要承担信息介绍、景区管理、会议、展览等功能。加强湿地周边的餐饮业、服务业以及村落内排水方式的管理,严禁污水未经处理即排入水体。建立废水处理场地,收集雨水及生活废水,经湿地生态处理后才允许排入主河道。

1.3周边用地性质要求:依托鸡龙河湿地公园创造的优美环境,以及与南北城区比邻的位置条件,在城市中心区与湿地公园之间建立湿地协调区,发展具有湿地生态与文化氛围艺术家村、青少年拓展中心、商务会议中心等,拓展湿地公园的功能,并与城市功能形成良好的互动。维持湿地公园内外的人地关系。

1.4周边建筑形式、体量的要求:控制鸡龙河生态湿地公园协调区的建筑体量和形式,以亲切的小体量建筑为主,更好的与周边环境融合。

1.5周边环境的要求:加强湿地周边的餐饮业、服务业以及村落内排水方式的管理,严禁污水未经处理即排入水体。建立废水处理场地,收集雨水及生活废水,经湿地生态处理后才允许排入主河道。由于鸡龙河横向隔断北部新区和南部老城区,多条城市道路横穿鸡龙河,因此要加强穿行道路的噪声控制,进入湿地公园区禁止使用高音喇叭等措施。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efdfc06ed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3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