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苏洵生平简介

2022-08-17 15:08:3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唐宋八大家苏洵生平简介》,欢迎阅读!
唐宋八大家,生平,简介,苏洵

唐宋八大家苏洵生平简介



苏洵,字明允,字号老泉,眉州眉山人,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与二子苏轼、苏辙三人均以文学著称于世,并称“三苏”,三人均入唐宋八大家之列。

苏洵于公元1009年,出生于眉州眉山,少时不喜读书,常外出游荡,直到二十五岁才开始读书,仗着聪明,认为读书没有什么难的,但第一次应考乡试举人时却落败了,自此才开始发愤读书,彼时苏洵已经二十七岁。后曾参加进士考试,但未被录取,期间一直发愤读书。公元1042年,苏洵经过五六年的刻苦钻研,学问已有所成,开始教授儿子读书。

公元1056年,苏洵带着苏轼、苏辙进京应试,得到了欧阳修的赞赏,一时苏洵的文名大胜。次年,苏轼、苏辙同时应试及第,一时轰动京师。公元1059年,苏洵带着全家游京,次年苏洵任秘书省校书郎一职,一年后又被任命秘书省试校书郎。

公元1066年,苏洵著《易传》一书,但尚未完成便病重,遂令苏轼将《易传》写完,四月在京师病逝,其二子尊照父亲遗愿将其与妻子合葬。

民间流传的有关于苏洵的故事真的有很多,其中还包括一些他自勤自勉的,或是他以文会友,共品佳作的亲身经历,当然,不乏也有一些关于他与家人的琐事。下面就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了解。

先和大家讲一个苏洵引导孩子学习的故事。苏洵的两个儿子,在很小的时候,不喜欢上学堂,十分好动,常常是看着书就走神了,苏洵也打骂过,但似乎只是加重了孩子的叛逆心理,于是他就想了个很睿智的办法。

苏洵之后每次一看到孩子们在身旁嬉戏玩闹,他就故意什么都不说,然后悄悄的跑到一旁看书,还一副特意怕让两个孩子看到的样子,这么一来,两兄弟也想知道父亲看的是什么,于是在父亲走了之后,就去偷偷的把书找出来,也在墙角处起来。

时间长了,两个孩子都爱上了读书,不管是哪家之作,都要看上一看,好的地方留着自己借鉴。苏洵的目的也就这样容易的达到了,作为一个父亲,他为孩子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这就是关于苏洵教育引导自己孩子读书的小故事,看起来很容易,却真正的起到了教育作用。当然,和这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像是苏洵本人,他是非常有才华的,可他的这些才情都是从书中一点点积累来的,甚至曾经因为写不出自己满意的文章,一度焚烧了原有的书稿,这才有了突破和进步。


苏洵的故事有很多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是有很深教育意义的,我们可以用来激励孩子,使其更加刻苦努力,每当遇到困难有了退缩的念头时,就去看看古人的这些付出,恢复自己的斗志。

苏洵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擅长散文,苏洵散文具有鲜明的观点,引用的论据很有说服力,笔风犀利雄健,观点明确独特,被欧阳修、曾巩等大师大加赞扬,也被后世铭记学习。下面介绍几个比较著名的苏洵散文。

《送石昌言使北引》在艺术和思想的层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是写给即将分手的朋友的赠别,称为“赠序”,这篇文章又不同于普通的赠序,通过回忆描写了与友人的情义,在如述家常的文字中表现出了两人真挚的情谊。再通过二人的成长轨迹,即表现了苏洵本人对人生的看法,又表达了他对友人的赞美和敬仰。这篇采用了多种艺术手段的“赠序”,成为当时的一大杰作,也是苏洵散文的代表作之一。

《木假山记》是苏洵的另一力作。虽然题目是“木假山记”,但这篇文章绝不是局限于描写木假山的制作过程,也没有刻意得去赞美雕刻艺术。苏洵通过木假山,抒发了对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的情怀。苏洵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对知识分子抱有崇高的敬意,但在那个年代,知识分子的地位并不高,有的人甚至被无端毁掉。苏洵借树木的遭遇,批判了当时的社会,但又表现出了自己的独立品格,不卑不亢、刚正不阿,这正是苏洵对自己品德的写照。

苏洵散文还有很多,从以上的两篇简介中,可以看出苏洵是一个独特的散文家,他的散文在古文界独树一帜,对后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f093f9bcd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b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