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查名词解释

2023-02-09 07:25: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社会调查名词解释》,欢迎阅读!
社会调查,名词解释

第一章 社会调查研究导论

1 社会调查研究:是系统是、直接地收集有关社会现象的经

验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和综合来科学地阐明社会生活状况及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活动。

2 社会调查:指运用观察、询问等方法直接从社会生活中了

解情况、收集事实和数据。

3 调查研究方式:指贯穿调查研究全过程的程序、步骤与操

作方式,说明研究者是通过何种具体算途径得出研究结论的。

第二章 社会调查研究的主要类型

1 抽样调查:指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抽取某些单位或个人)

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并以样本的状况作为样本进行调查。 2 统计调查:是一种利用结构化(或标准化)的调查方法,

调查大量样本、收集数据资料、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的调查研究方式。

3 应用性调查研究:是通过社会调查来了解不断出现的新现

象和新问题,并运用社会理论对这些问题作出科学的说明和解释、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政策性建议。

4 理论性调查研究:通过对社会现实问题的调查来发展和丰

富社会理论,并提供有关社会发展发展一般规律的知识。 5 探索性研究:采用“走马观花”和查阅资料的方式对社会

现象进行初步考察。

6 典型调查: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选取一个或几个有代表性

的单位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

7 描述性调查研究:解答社会现象“是什么”的问题,对现

象状况、特点和发展过程作客观、准确的描述。 8 解释性调查研究:解释“为什么”的问题,说明社会现象

发生的原因,预测事物发展后果,探讨社会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

9 个案研究:从总体中选取一个或几个调查对象进行深入研

究,是通过深入“解剖麻雀”来描述各个“点”的情况。

第三章 社会调查研究的一般过程

1 归纳推理:通过对大量客观现象的描述,概括出现象的共

同特征或一般属性,由此建立理论来说明观察到的各种具体现象或事物间必须、本质的联系。

2 演绎推理:从一般理论或普遍法则出发,依据这一理论推

荐出一些具体的结论,然后将它们应于具体的现象和事物,并在应用过程中对理论进行检验。

3 假设演绎法(试错法)如果观察到的事例与理论结论相符,

则证实原有的理论;如不相符,则要对理论作出修改或补充。

第四章 社会调查研究的准备与设计

1 调研课题:说明一项调查研究所要解答的具体问题,是关

于两个或多个概念(或变量)间的关系的一种提问。 2 研究假设:对调查对象的特征及有关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

所作的推测性判断或设想,是对问题尝试性解答。

3 分析单位:是研究者所要了解的一些个案,在很在程度上

决定调查方案和抽样方案的制定。

4 调查内容:指一项调查研究要了解的调查项目和调查指标,

涉及各种分析单位的属性和特征。

5 相关关系:是一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这种关系

无法区分哪一个变量是原因哪一个变量是结果。 6 操作定义:依据抽象定义所办公室的概念内涵和外延提出

一些可观测的调查指标或调查项目来说明如何度量一个概念。

第五章 社会现象的测量

1、再测信度:用同一种试验,对同一群受试者前后测验两次,再根据受试者两次分数计算其相关系数。

2、社会测量:对社会现象进行精确的、有意识的观察,准确描述事物的类型、性质、状态,并对事物之间的差异进行精确度量与比较。

4 社会指标:是衡量、监测社会状况和社会发展的统计指标。 5 准则效度:用几种不同的测量方式或不同指标对同一变量

进行测量时,将其中一种指标作准则,其它与之比较,如具相同效果,则其它方式与指标就具准则效度。 6 构念效度:通过对某些理论概念或物质测量结果考察,来

验证该测量对理论构念的衡量程度。

第六章 抽样

1 抽样:指从调查对象总体中抽取一部分作为总体代表的程

序。

2 抽样调查:指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抽取一部分作总体代表,

以这些代表作调查对象的调查。

3 抽样框:又称抽样范畴,是抽取样本的所有抽样单位的名

单。

4 置信区间:指在某一置信水平下,样本统计值与总体参数

值间的误差范围。

5 概率抽样:使用总体内所有个体具有相同的被抽入样本的

概率,这样的样本被称为随机样本。

6 滚雪球式抽样:是先从几个适合的样本开始,然后通过它

们得到更多的样本,这样一步步地扩大样本范围的抽样方法。

7 调查总体:研究者实际抽取样本的个体集合体。

第七章 问卷法

1 问卷:是社会调查中用来收集资料的一种工具,它的形式

是一份精心设计的问题表格。

2 封闭式问题:在提出问题的同时,给出若干个答案,要求

被调查者选择一个作为回答。

3 开放式问题:不为回答者提供具体答案,由回答者自由填

答的问题。

第八章 量表与测验法

1 民意测验:也称民意调查、舆论调查,是一种了解社会舆

论或群众意见的测量方法,相当于大规模的问卷调查。

1


2 社会计量法:也称社会交往计量,是评量某一群体、组织

中的人际吸引或拒斥关系的工具,或更进一步说是用以决定个人在群体与组织中被接受的程度,发现群体内人与人之间的现存关系,提示组织本身结构特征的工具。 3 量表:适用于调查人们主观态度的测量工具,它由一组问

题构成,用以间接测量人们在某一态度或观念上的状况。 4 测验:以间接的方式收集个人的态度、人格结构和心理行

为等方面资料的方法。

第九章 访问法

1 结构式访问:又称标准化访问,即按照事先设计的、有一

序能够识别的字,这项工作是一种信息代换过程。 6 统计表:调查工作中所用的一切表格。

第十二章 资料的统计分析

1 众数:在一组数据中重复次数最多的标志值。

2 位置平均数(中位数)把调查到的数据资料按标志值大小

顺序排列,处于中央位置的标志值表示中间位置的平均数。 3 离散系数:是标准差与算术平均数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 4 标准差:又叫均方差,指资料中各个数值与算术平均数相

减之差的平方和的算术平均数的平方根。

5 集中量数:也称集中趋势,是一组数据的代表值,代表现

定结构的访问问卷进行的访问。

2 重点访问:又称集中访问,是集中于某一经验及其影响的

6访问。

3 无结构式访问:又称非标准化访问,事先不制定统一的问

卷、表格和访问程序,而是只给访问者一个题目,由访问1者与被访问者就这个题目自由交谈。

4 座谈会:又称调查会,是一种集体访问方法,即同时邀请

若干被调查者,通过集体座谈的方式收集资料。 25 客观陈述法:又称非引导式访问,访问者鼓励被访问者把

自己的信仰、价值观念、行为以及他所生活的社会环境客观地加以描述。

36 深度访问:又称临床式访问,为搜寻特定经验及其行为动

4机的主观资料所做的访问。

第十章 观察法

1 参与观察:指观察者为了达到深入了解情况的目的,直接

加入到某一社会群体之中,以内部成员的角色参与他们的1各种活动,在共同生活中进行观察,收集与分析有关的资料。

22 结构式观察:事先制定好观察计划并严格按照规定的内容

3和程序实施的观察。

3 观察法:社会调查研究中,观察法就是观察者根据研究课

题,利用眼睛、耳朵等感觉器官和其他科学手段,有目的4地对研究对象进行考察,以取得研究所需资料的一种方法。 4 非参与观察:指观察者以旁观者的身份,置身于调查对象

群体之外进行的观察。

5 间接观察:指观察者对自然物品、社会环境、行为痕迹等

事物进行观察,以便间接反映调查对象的状况和特征。

1第十一章 资料的审核与整理

1 资料审核:指对收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审查与核实的过程。 22 第一手资料:是指直接调查获得的资料,如用观察法、访

问法、问卷法所获得的资料。

33 第二手资料:指间接抽查所获得的资料,主要指用文献法

所获取的资料。



4 后分类:指在调查资料搜集资料搜集起来后,再根据资料

的性质、内容或特征,将它们分别集合成类。

5 编码:将问卷中的信息数字化,转换成统计软件和统计程

2

象的一般水平,别的数值围绕周围。

离中量数:是描述数据离散程度的量数,反映调查对象的

差异性特征,并可对集中量数的代表性做出具体的衡量。

第十三章 变量分析的一般逻辑

详析:是变量的逻辑分析方法,是通过引入第三个变量(即

检验因素)对两变量间原有关系进行检验,以确定或解释真实关系类型的分析过程。

虚假相关:统计相关而实际上无关,也称对称关系,即从

统计上看有关系的两个变量实质上相互对立、互不影响,并有无意义的联系。

虚假无关:统计上无关而实际有相关。

非对称关系:也称因果关系,指在两个变量中,一个变量

的变化伴有另一变量的变化,即一个变量影响另一个变量,但反过来不成立。

第十四章 理论分析

理论分析:对调查资料(已经对其进行过整理、分类各统

计分析)进行系统化的理性认识过程。 类型比较法:是对各种类型进行比较的方法。

历史比较法:是一种纵向比较,对不同历史时间的社会现

象异同点进行比较分析,揭示社会现象的发展趋势或发展规律。

结构-功能分析:运用整体的观点,采取系统分析方法,通

过对系统内各要素在系统中的地位作用及相互联系的方式、程度的揭示,说明各要素的特征(地位和作用)及统计的综合特征。

第十五章 撰写调查研究报告

调查研究报告:用文字形式将调查研究的过程和结果表现

出来,是调查研究的书面总结形式。

普通调查报表:指用于非专业刊物发表的或供上级参考的

调查报告,大都是应用性社会调查报告。

学术研究报告:主要用于专业学术会议或专业学术刊物,

其读者对象主要是各具体学科的专业人员。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f0eee62caaedd3383c4d38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