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媛——诸子百家

2022-05-27 00:51:2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王媛——诸子百家》,欢迎阅读!
王媛,诸子百家

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诸子百家之流传中最为广泛的是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



Zhu zi bai jia

学校:八家子学校 姓名:王媛 班级:五年二班



诸子:以前为称呼指孔子、老子、庄子、荀子、孟子、墨子、鬼谷子等;

百家:是“百家姓”的简称。 诸子百家有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流派,后来对先秦学术思想派别的总称。“百家”按照“百家姓”的“姓”以“子”为称呼为代表的思想家。主要人物有孔子、孟子、墨子、荀子、老子、庄子、列子、韩非子、商鞅、申不害、许行、告子、杨子、公孙龙、惠子、孙武、孙膑、张仪、苏秦、田骈、慎子、尹文、邹衍、晏子、吕不韦、管子、鬼谷子等。

诸子百家的许多思想给后代留下了深刻的启示。如儒家的仁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恕道;孟子的古代

民主思想;道家的辩证法;墨家的科学思想;法家的唯物思想;兵家的军事思想等,在今天依然闪烁光芒。便是那诡辩的名家,也开创了中国哲学史上的逻辑学领域。我们可以、也应该鉴借儒家的刚健有为精神,来激励自己发愤图强;鉴借儒家的公忠为国精神,来培育自己的爱国情怀;鉴借儒家的"以义制利"精神,来启示自己正确对待物质利益,鉴借儒家的仁爱精神,来培育自己热爱人民的高尚情操;鉴借儒家的气节观念,来培育自己的自尊、自强的独立人格;也鉴借墨家的"兼爱""尚贤""节用"道家的少私寡欲道法自然;法家的"废私立公",等等思想。








墨子

墨子

春秋末战国初思想家、学者,墨家学派创始人。姓墨名翟,生卒于约公元前468年至公元前376年,鲁国人,今山东省滕州市人。墨子出身平民,自称方之鄙人,人称布衣之士贱人

他曾为宋国大夫,自诩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是同情农与工肆之人的士人;曾师从史角之后,传其清庙之法;又学于儒者,习孔子之术,称道尧舜大禹,明于《诗》、《书》、《春秋》,因不满儒家礼乐烦苛,于是弃周道而用夏政。

宣扬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而以兼爱为核心。其为人以绳墨自矫,而备世之急。为宣扬自己的主张,墨子广收生徒,寻常亲从弟子数百人,形成声势浩大的墨家学派。墨子上说王公大人下教匹夫徒步之士,几乎遍从人而说之。行迹所至,东到齐,西游郑、卫,南至于楚、越。

墨子博学多才,擅长工巧和制作,还擅于守城技术,其后学总结其经验为《城守》二十一篇。还在名辩说方面有所成就,成为战国名辩思潮的祖源之一。墨子的事迹,分别见与《荀子》、《韩非子》、《庄子》、《吕氏春秋》、《淮南于》等书,其思想则主要保存在墨家后学《墨子》一书中。




诸子百家

“诸子”,是指这一时期思想领域内反映各阶层、阶层利益的思想家及著作,也是先秦至汉各种政治学派的总称,属春秋后才产生的私学。

春秋时代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学者们便周游列国,为诸侯出谋划策,到战国时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传统上关于百家的划分,最早源于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他在《论六家要旨》中,将百家首次划分为:“阴阳、儒、墨、名、

者九家而已。”后来,人们去“小说家”,将剩下的九家称为“九流”。

自此,中国古代学术界都流”。今人吕思勉在《先秦学医”,认为:“故论先秦学术,实可分为阴阳、儒、墨、名、法、道、纵横、杂、农、小说、兵、医十二家也。”





法、道”等六家。后来,刘歆在《七略》中,又在司马谈划分的基础上,增“纵横、杂、农、小说”等为十家。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袭刘歆,并认为:“诸子十家,其可观



诸子百家是怎样形

成的?

春秋、战国时期是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社会大变革时期,新旧阶级斗争复杂而又激烈。代表各阶级、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和思想家,都按照本阶级、本阶层或本集之间、各阶级、各阶层之间的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或提出主张,于是出现了思想领域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参加争鸣的各派,史称诸子百家。诸子中主要的学派有儒、道、墨、法、名、阴阳、兵、纵横、农、杂等家,在当时思想领域影响最大的是前四家。

各家的社会理想、政治思想各不相同,其中却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共同之处:



即大一统的思想。各种社会理想、政治思想的提出,都不是只为某一国、某一家,而是为了当时所谓的天下。所以,孔子、孟子、韩非子等等,当时的士,都以天下为己任,并不拘泥于要在本国出仕,而是哪里能用其主张,即在那里为实现其平天下的理想而奋斗。

诸子百家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我国学术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以后中国文化发展的基础,决定其发展方向。以后2000多年中国古代文化学术发展的道路、特点及其中的各种问题、思想(除了佛学的传入之外)都可以从先秦百家争鸣中追溯到其源头。在认识学术文化发展规律方面,先秦百家争鸣也给了我们重要的启示。

大家记住了吗?

在这之后有许多的家,出现诸子百家之百家争鸣。

诸子百家就是这样形成的。

诸子百家具体一共有

多少家?

据《汉书 艺术志》的记载,数得字的一共有189

家,4324篇著作。但是,归纳而言只有10家,即: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纵横家、名家、阴阳家、农家、小说家、杂家。而且,只有除小说家以外的9家学派才算得上名副其实的独家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f1203f34431b90d6c85c7e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