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古诗《清明》

2022-08-05 13:13: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一年级古诗《清明》》,欢迎阅读!
古诗,清明,年级



一年级古诗《清明》



〔唐〕杜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注释及译文 注释

1.清明: 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 2.纷纷: 形容多

3.欲断魂: 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 4.借问: 请问

5.杏花村: 杏花深处的村庄。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译文

清明时候,阴雨连绵,飘飘洒洒下个不停。如此天气,如此节日,路上行人个个情绪低落、神魂散乱。

诗人请问当地人哪里有卖酒,可以歇脚避雨、喝酒浇愁的地方?牧童笑着指了指远处杏花深处的村庄。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描写了清明春雨中所见,色彩清淡、心境凄冷,历来广为传诵。

第一句交代情境、气氛,是”;第二句写出了人物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是”;第四句,自然成为整篇的精彩所在——“

清明,虽然处于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气候也容易发生变化,常常赶上下雨。纷纷绝不是大雨,而是细雨,也正是春雨的特色,是一种凄迷又美丽的意境,更形象地反映了雨中行路者的心情。行人出门在外的行旅之人,不是游春逛景之人。在这色彩情调都很浓郁的大节日,本该是家人团聚,或游玩观赏、或上坟扫墓,而此刻孤身行路,本就触景伤怀,再加上身在雨丝风片之中,春衫尽湿,那心境更是加倍的凄迷纷乱了。这样来体会,才能理解诗人为何要用断魂二字了。这正是中国古典诗歌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一种绝艺、一种胜境。

前二句之后问题来了哪里能找个小酒店歇歇脚、避避雨、解解寒、暖暖衣、散散愁呢?”于是,向人问路了。在实际生活中,问路只是手段,到达目的地才算完事。而在诗里就不必然了,三、四句一问一答中,诗戛然而止,后续如何,再无多话,一切都含蓄在篇幅之外,由读者自去想象寻求领会。诗人只将读者引入一个诗的境界,并不负责导游全景,但却为读者展开了一处远比诗篇文字所显示的更为广阔的想象余地。这才是诗人和读者的共同享受,这才是艺术,这才是艺术有余不尽,这也正是中国古典诗歌所特别擅长的地方。

好的诗,能够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在于言外。本诗




在这方面当之无愧。

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整篇语言通俗易懂、自如之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音节和谐圆满、景象清新生动、境界优美、兴味隐跃。诗由篇法自然艺术,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却又不是一览无余、索然兴尽,而是余韵邈然、耐人寻味。 -----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f2ece97ef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6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