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相关知识复习笔记87

2022-04-29 11:27: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城市规划相关知识复习笔记87》,欢迎阅读!
城市规划,复习,笔记,知识,相关

人类生态学在二战以后最为重要的进展就是"社会地区分析"。社会地区分析是由谢 维基(E. Shevky)、威廉斯(M. Williams)和贝尔(Ov. Bell)在20世纪50年代创立的一种城市社会研究方法。该项研究与古典生态学不同的是,不再去建构城市空间结构的固定模型,而是试图探寻城市社会变迁影响下的社会地域分化模式。社会地区分析用三个指标来表征城市社会地域的分化:社会阶层(社会经济地位)、城市化(家庭类型)和隔离(种族状况)。这三个指标是针对美国城市(洛杉矶)的人口普查资料中与城市社会变迁相关的若干变量,通过因素分析的方法筛选归纳得出。通过使用这三个指标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美国城市人口的社会经济地位空间分布呈扇形,家庭类型空间分布为同心圆, 而种族状况空间分布为分散块状。

社会地区分析的特点在于它不直接研究城市土地使用的空间结构,而直接对社会结构与人口构成有关的各种变量进行相关分析,它比较适用于检验和建构关于社会人口性质与 地域分化模式之间关系的各种理论和假说。

城市性状态一词是美国社会学家沃思(Louis Wi由) 1938年在《作为生活方式的都市性状态》一文中提出的,是指"人类聚居在城市社会生活中形成的生活方式和人格模式"。沃思是芝加哥学派创始人帕克的学生,他潜心研究芝加哥学派多年积累的研究成果,把欧洲古典城市思想与芝加哥学派的理论揉和在一起,第一次把它们综合成严密的城市社会学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芝加哥学派偏重描述性研究忽视理论研究的倾向,对 城市社会学理论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根据沃斯的定义,城市是"大量异质性居民聚居的永久性居民点"。沃斯认为:人口众多、居住稠密和异质性是城市居民的三个基本特征,并由此决定了城市居民的其他社会心理特征及生活方式的特点。他从社会性、多样性、流动性及异质性等方面分析城市居民生活方式的特征和人格模式,并提出了形成城市性状态的三个重要变量:人口规模、人口密度和人口异质性。这三个变量的相互结合形成了城市性状态,产生了城市特有的生活方式和人格模式,由此沃斯对城市生活方式产生忧患,认为城市生活吞噬了传统上有意义的价值观,要通过城市规划实施有力的社会控制,才能创造出人和环境协调的城市环境。 城市性状态的主要特征为:

1)复杂的社会分工、社会分层和各种各样的职业结构; 2)有高度的社会流动性;

3)城市居民在功能上有显著的依赖性; 4)人际接触上有较强的匿名性;

5)城市社会问题依赖正式的社会控制方式;

6)城市居民的道德行为呈现较大的差异,居民容忍意识较强。

城市社会学产生后,人类生态学派一直占统治地位,各种对人文生态学派的批评只是对其理论的一种完善、补充,其主流学派的地位并未受到动摇。20世纪70年代",新城市社会学"的崛起,使传统城市社会学理论受到挑战,城市社会学形成多种学派、观点 并存的格局。

新城市社会学派产生的背景是20世纪60年代欧美国家出现的城市危机。在西方发达国家,进入后工业化阶段,由于城市化水平提高、大城市生活费用上升、私人交通工具普及,人们有能力而且也愿意选择环境质量更好的区域居


住。20世纪6070年代在美国和一些欧洲发达国家,出现了大城市人口和产业净迁出的现象,逆城市化的出现,使中心城市税收下降,城市的公用设施元财力更新改造,导致失业人口增加。另一方面, 70年代后期,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部分迁居郊区的人口开始"返城运动",为了节省花费在交通上的时间,减少开支,这一过程影响到城市中心低收入和贫困阶层的生活就业。新城市主义学派认为:传统城市社会学提出的城市通过竞争与演变可以自动达到和谐、平衡的观点无法解释城市危机,城市现象并不只是城市空间所能决定的,城市空间受财富和权力的 支配,受资本主义制度和国家经济秩序的支配。

新城市社会学派又分为以法国的曼努尔?卡斯泰尔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城市社会学派,美国的戴维?哈维为代表的政治经济学派及以英国的雷克斯和帕尔为代表的新韦伯主 义派。

1)马克思主义城市社会学

卡斯泰尔在其代表作《城市问题一一马克思主义思路》一书中,用结构马克思主义观点来分析城市社会,他认为城市空间是社会结构的表现。社会结构是由经济、政治和意识形态系统组成,其中经济系统起决定作用。经济系统是由劳动力、资本家和劳动工具三要素构成的。他还认为,城市社会运动有三个主要目标:抵制以获取利润为目标,坚持提高集体消费水平的城市规划;社区文化的创造与认同;自制管理与市民组织参与决 策权力的获取。

哈维同意卡斯泰尔关于资本积累和阶级斗争的观点,但更关注资本集中与循环在城市变迁中的作用。他根据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生产与再生产的周期性原理,提出资本运动三级环程理论,来解释资本运动和城市空间发展的关系。资本三级环程包括:初级环程,即资本向产业和消费性生产的投入;次级环程,即资本向城市基础设施和物质结构的投人; 第三级环程,即资本向科教、文卫、社会福利事业的技人。

在初级环程,私人资本在价值规律支配下,最大限度追求剩余价值,增加资本积累,扩大生产,结果造成生产过剩,形成经济危机。为了摆脱危机,急于为过剩资本寻求出路。城市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大,产生回报低,私人资本无力进入也不愿意投资,政府采取优惠政策鼓励私人资本投资,私人资本进入次级环程。同样第三级环程投资也不能直接产 生利润,同样需要政府从中采取措施引导私人资本进入。

哈维认为:资本在次级环程投资是城市发展与变迁的主要决定因素。私人资本在次级环程中投资获利,吸引了更多私人资本的进入,当中心商业区基础设施等投资饱和时,资本便向郊区移动,这样造成城市中心或中心城市的空洞化和衰落。在哈维看来,私人资本 在三次环程中发挥作用与国家主动干预是分不开的。

雷克斯和帕尔继承韦伯的科层制、市场情景理论,被人们称为新韦伯主义。雷克斯认为,城市中质量等级不同住宅的获取,不仅仅是由经济因素决定的,也是一个由市场机制和科层制共同运作的过程。政府、私人资本对住宅上的技资使住宅产业兴起,对于不同住宅的拥有,使不同住宅阶层形成。收入不同者有的自己购买豪华住宅,有的则住在政府提供的廉价住宅中。整个城市中,会因有住宅与元住宅,住宅质量高低及价格差异等原因引 发社会冲突。


帕尔则认为,城市资源的分配不平等是造成社会冲突的根本原因。他的"市管理者"理论认为,城市资源的分配并不是由生态过程或经济结构所决定的,而是由拥有权利的科层制官僚所决定的;城市是一种社会和空间体系,城市空间资源拥有中不平等现象 的存在使社会冲突不可避免。

新城市社会学几位代表人物的理论并没有获得广泛认同,批评者认为他们的观点是经济决定论的产物,从经济因素解释社会冲突忽视了其他因素对城市社会变迁的作用。对城市社会的研究,应实现从只关注宏观理论的研究到关注具体社区微观研究的转变。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f468411a1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2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