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之四功五法教学文案

2022-08-07 17:17:1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京剧之四功五法教学文案》,欢迎阅读!
文案,京剧,教学

精品文档

四功五法

四功:指“唱念做打” 五法:指“手眼身法步”

手眼身法步属于做功。做功分身段和表演。五法是手法、眼法、身法、步法和身段表演的基本方法。 第一节 手法:

1:手指: 不同的角色运用不同的手指。旦角以兰花指为主,这种指形非常美观,以致世界艺术大师梅耶荷德看完梅兰芳的表演后感慨地说:“看完了梅兰芳博士的表演(指手势)…那就应该把我们所有演员的手都砍掉。旦角还通过观察印度寺庙,创造了一种佛指。梅先生在“断桥”一剧中,运用了“嗔指”。另外,还有“托指”“扶脸指”等不同的手指造形。荀慧生先生创造出一种表现少女的“稚指”

老旦演员大多将五指张开、略弯,表示人物的衰老。老生、武生、小生多用双指指出。武生用力硬一点,小生揉一点,老生随和一些。花脸指双指更要大些、夸张些。小生有时用单指。

还有见面施礼的“拱手”焦急不安的“搓手”表示没有办法的“摊手”“抖手”“揉胸手”“剑指”等。

2)基本手位有:

“单山膀”“双山膀”“双托掌”“提襟”“云手”“穿掌”“掏手”等。 三个要点: 臂圆腋空有功架;力度强弱有分寸;层次清晰有节奏。 三个字:园、曲、收。 第二节 眼法:

从表演艺术耒讲:“一身在于脸,一脸在于眼”。眼要有神,即眼神。

A B C D E F G

精品文档

眼神的表达要夸张。 眼中要有景有物。 思路要不断。 “亮相”的眼神。 要让观众看见眼晴 眼神要根据剧情有所变化 嘴和面部要有配合


精品文档

四种“看”法:

①“视无若有”,如看信,看远方的景色。 ②“视有若无”,如《三岔口》中模黑开打。

③“视近若远”把近处东西看成远处的,如《智取威虎山》中看高山。 ④“视假若真”把台上假的导具看成是真的,如韩琪杀秦香莲的腰刀,要看成真刀。 第三节 身法:

俗话说:“站有站像,坐有坐像”。午台艺术更要讲究形体美。身体的正、斜、弯、躬,都是塑造人物的手段。站立时要聚气凝神,保持上升的感觉;在各种动作中,要与四肢协调和谐,起到躯干作用。总体讲京剧要求站坐都用“子午式”。行当不同,要求不同 具体在“行当与表演”中再讲。

身体动作要领:

A 要松弛、平放肩:忌茸肩。

B 要挺胸直腰:不能扣胸伸脖吊腰扭臀。(传统戏中的闺门旦往往稍

扣胸)

C 要收腹夹臀:收腹必须提气,人一提气就显得朝气蓬勃有精神。

另外,最忌违翘屁股。

第四节 步法:

上台最起码要会走路。传统戏男性角色以迈八字步为主,即台步。有:方步、 趋步、垫步、云步、连步、跪步、碎步、矮子步、圆场步、倒步等。切忌步法紊乱。特别是舞蹈动作和武打动作中。



第五节 关于“法”

身段表演中的“四欲”法则:

欲左先右 欲进先退 欲放先收 欲上先下

“五法”是连贯的,所谓“眼到手到,手到眼随” 表演中身体各部位要配合,做到“六合”

“心与口合、口与手合、手与眼合、眼与脸合、脸与身合、身与气合” 戏曲动作的一般特点和要求:夸张 逼真 优美 规整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第六节 气与表演

1)提气:表现信心百倍、情绪高涨、兴致勃勃、激昂慷慨、傲气十足、天真活泼。

2)沉气:表现心情沉重、冥思苦想、稳重大方、藐视敌人、冷静观察、威风凛凛、严肃认真。

3)吸气:包括猛吸和深吸,表现大吃一惊、恍然大悟、寒冷透骨、悲哀抽泣。

4)叹气:包括长吁和短叹,表现感慨万分、无可奈何、惆怅伤感、羞愧难当、惋惜不已。

5)憋气:表现强忍剧痛、横心拼命、气得发抖、憋脸亮相、翻扑起范。 6)喘气:表现气急败坏、劳累不堪、重病呻吟、天热口渴。 7)舒气:表现心情平静、困倦欲眠、和睦相处。

精品文档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f4d88f418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3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