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景抒情与寓情于景

2023-01-01 15:32: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借景抒情与寓情于景》,欢迎阅读!
寓情于景,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

一、概念或者定义



借景抒情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通过景物来抒情,是一种写作手法。它的特点是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在文章中只写景,不直接抒情,以景物描写代替感情抒发,也就是国维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运用借景抒情法,必须对所写的景物有细致的观察和感受,要把景物描写得逼真传神,为抒情打好基础,做好依托。而寄情于景则不同。区别在于后者是指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景物中,而前者是指借助景物抒发自己的情感。

二、运用与作用

借景抒情法,是指在文学作品中,借助客观外界景物的描写来抒发作者的主观感情的写作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能使情和景互相感应,互相交融,互相依托,从而创造一种物我一体的艺术境界,完善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极强的感染力,可以与读者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感受。

运用借景抒情法,首先,必须对所写的景物有细致的观察和感受,要把景物描写得逼真传神,为抒情打好基础,做好依托。其次,要把真切的感受融入所写的景物之中,使景物具有浓厚的思想和感情蕴涵,做到情景交融。再次,要把立足点放在抒情上,因为借景抒情,关键在,即写景是次,抒情是主;写景是手段,抒情是目的。要为抒情而写景。

三、事例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如白居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

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人通过对花鸟草木的描写来抒发亡国的忧愤、离散的感伤。在写作中,抒情而不只写情,绘景而不只写景,借景抒情,情以景兴,能使文章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

寓情于景

一、概念或者定义

寓情于景属于表现手法。是记叙中的抒情的一种。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

二、运用与作用

作者的喜怒哀乐同写景状物结合在一起,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现作者的感情。把自己的感情抒发到景物里,去观察和描写客观的自然景物,并自觉或不自觉的把这种客观感情溶铸到客观景物的描写之中,以客观之景来寄托感情。


三、事例

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绘来抒发情感(由景生情) 寓情于景:将感情融汇在景物中来抒发感情(情景交融)

例如:

城(寓情于景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登高 借景抒情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f7726fa844769eae109ed9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