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对银行业发展的影响

2023-03-28 09:23: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区块链技术对银行业发展的影响》,欢迎阅读!
区块,银行业,影响,发展,技术

区块链技术对银行业发展的影响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郑金宇认为:

区块链技术在银行业的应用将彻底改变数据记录和交易结算等数据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使用方式,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改变银行科技投入重硬件、重资产的模式,通过物理分散化的数据储存和运算方式,实现银行风险分散化和成本转移。

二是提升银行生产和使用数据流的效率,其高度可信的数据记录方式和交易即清算的数据交换方式,将大幅提升吸收资产和进行金融资源配置的效率。

三是实现金融基础设施使用权和所有权分离,银行的客户或者非银行区块拥有硬件设备的所有权,但其运算能力是全网共享的。

合理应用区块链技术将对我国银行业的转型发展起到以下几点可见的积极作用。

一是有利于降低银行的成本投入。目前,我国银行业的记账模式主要是中心化的物理中式数据库,一方面硬件投入成本高,需要至少日常使用和灾备使用的配备两套服务器,需要投入资金用于与之配套的机房建设、服务器采购、网点终端设备维护、应用研发等,购置和维护成本都相当高。另一方面人力资源投入大,大量账目登记、结算等工作和部分复杂交易仍需要人工记录、核对和操作,不仅增加了人力成本,还增加了操作风险。分布式记账能减少银行的硬件购置成本,通过将操作规则或协议代码化,减少人力投入和相关风险。




二是有利于银行更加了解客户。目前,我国社会信用体系正在建设和完善中,信用数据的不完整制约着银行分析企业信用水平的准确性,进而银行不得不要求贷款人提供抵押物来佐证信用,然后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核实抵质押物的真实性来解决信任问题。区块链技术对“双花”和“拜占庭将军”问题的解决,能使银行更加有效的识别贷款人提供信息的真实性,防范信息不对称、不透明带来的重复抵押、多头负债和欺诈风险。

三是有利于银行减小风险承担。银行作为中心化的资金中介机构,存款和贷款都需要以银行为中心进行再分配,并不能实现存款贷款的逐笔对应,对理财产品的穿透法也仅适用于资产端,但基本只能实现下穿一层。即使单从贷款用途的角度看,尽管银行一直加强贷款用途监测,监管部门一直强调受托支付的重要性,但其可操作性并不强。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特征,通过撮合存款人与贷款人的点对点交易,有助于实现去中心化的交易逐笔对应,银行从不必要的风险承担中解放出来,实现风险的真实分散于转移,还能提升贷款后监测和追溯效率,提升精细化管理能力。

四是有利于促进信息的交流共享。目前,银行中心化的账簿设计使得各银行形成了自己价值转移和数据记录的闭环,数据实际是隔离的和孤立的,现有的共享渠道仍然依托央行或地方政府等第三方搭建中心化的信息查询平台,一方面信息查询成本较高,基本上都是按查询次数收费,另一方面信息的全面性和有效性仍然受到信息接口数量和数据标准的限制,行业的数据共享和使用仍很难实现。区块链技术首先能解决数据标准化的问题,同一区块链通过统一标准算法加密和传输,其对增量区块的开放性又将大大增加信息接口,减少信息壁垒和传输成本,促进多方的信息融合。



火币网出品的《区块链:定义未来金融与经济新格局》一书认为:在了解客户领域,金融机构同样可以通过区块链共享交易实体的信息,这将减少大量的重复性工作,也将为各家机构节省大量的合规成本。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fadd920f5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8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