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课文解读

2022-07-22 07:05: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匆匆课文解读》,欢迎阅读!
课文,解读,匆匆



匆匆课文解读

我将从以下几点来说明。

首先是“题”出中心。“匆匆”二字,表现的是一种急急忙忙的样子。联系课文内容,“匆匆”二字充分点明课文的中心,体现对时间飞逝的惋惜,无奈之情。因此,由题入手我们可知本文中心是要珍惜时间。

其次是作者剖析也是文章背景来说,这篇散文《匆匆》写于一九二二年三月二八日。正是“五四”落潮期,现实不断给作者以失望。当时作者认为许多青年在日常生活中只崇尚着过去,忧虑着将来,将工夫都废弃了,将本应做的事都丢掉了,增添了以后的烦恼和悔恨。因而他有感而发,写下了《匆匆》一文。他认为:“生活中的各种过程都有它独立的意义和价值--每一刹那有每一刹那的意义于价值!一刹那在持续的时间里,有它相当的位置。”因此,他要“一步步踏在泥土上,打下深深的脚印”

然后,从文章结构来说,这篇课文可以分成三个段落,这三个段落从作者提出问题,到他用一系列的修辞手法来描述问题,最后到再次提出问题,这种写作手法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作者在创作这篇文章的时候所有的话题都是自然而然的围绕着本文的中心而展开的。 接着,从课文内容来说,课文第一段中作者先是用排比的句式描写燕子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有再青的时候,桃花有再开的时候,在描绘的春景之中,表明大自然的荣枯是时间飞逝的痕迹,这是修辞手法。

1 / 3




然后作者用对比的写作手法,把“燕子去了还来,杨柳枯了还青,桃花谢了还开”与时间流逝进行比较,写出了时间一去不复返的特点。文中还有几处也使用了一些修辞手法,如作者用一系列排比句描写人们日常生活的细节——洗手、吃饭、默思,“日子从水盆里过去”“日子从饭碗里过去”“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以细腻而独特的笔触,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经意中来去匆匆。这两个排比句都体现了时间的一个共同特点——不经意就会逝去。作者运用极新奇巧妙的比喻,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极小极小的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逝比喻成浩瀚的大海。日子显得多么的渺小,消逝得那么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以及作者把自己八千多日子的流逝作了高度的概括,使时间匆匆而去的形象化为“如轻烟”“如薄雾”,比喻独特,联想新奇。轻烟、薄雾瞬息被“吹散了”,被“蒸融了”,日子就是如此稍纵即逝。作者用全身心去感受时光的流逝。包括“太阳有脚”,“挪移”等以拟人的手法写出时间在不经意间悄悄溜走。“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作者以略自责的口吻表明自己在那些日子里糊涂地过着日子。还有作者让文章第一段和最后一段产生了一种巧妙的重复——即首尾呼应的写作手法,反复提起这样的一个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种形式引起人们对这个问题的深刻思考,同时强调时间逝去不可收回,更能体现作者对荒废时间这一现象出现的无奈惋惜之情。






最后,这篇文章告诉我们时光易逝,我们没有,也不能有任何理由去浪费它,所以,同学们,请珍惜从现在开始的每一分每一秒吧!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fb5cca3f0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3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