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阅读】白居易《夜雪》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

2022-11-17 16:10: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文阅读】白居易《夜雪》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欢迎阅读!
白居易,全诗,古诗文,阅读,赏析

【古诗文阅读】白居易《夜雪》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

《夜雪》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小诗。全诗短短二十字,无一字一句直接写及如何下雪,却句句紧扣诗题,从各个不同侧面衬托出夜间下雪的情景,可谓另有云天之妙。 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轻,时闻八折竹声。

【注】①这首五绝作于元和十一年(816),白居易时年四十五,因上书论宰相遇刺事被贬江州,任江州司马。②衾:被子。

1)这首诗抒写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试作详细分析。

2)诗人写夜雪,写法独特。请就本诗的写作手法和描写角度作一简要分析。 3.详细说道说道作者从哪几个角度描绘这一场夜雪的景色的。(3分后) 4.请分析“时闻折竹声”一句所包含的意蕴。(3分)

【解题思路】分析情感特别注意把握住两点,一就是透漏情感的关键字词,二就是出题者孔布龙的注释。 参考答案:

1.抒写了诗人贬谪之后的孤独心情。诗人说道“已讶衾枕头热”,一冷字,既是说道对天气的感觉,更是说道诗人的心境。尤其“深夜知雪轻,时闻折枝声”,更写下了诗人彻夜无眠的孤独心情。

2、写夜雪,难以正面描写,所以诗人全从侧面着笔。首句着一冷字,从感觉写雪之大,雪的悄无声息;次句从视觉写雪的强烈反光;最后两句从听觉写积雪压竹枝的声音,写雪势的有增无减。句句写人,却又处处写雪。

3.运用了侧面衬托的手法。以“衾枕头热”,衬托雪夜之寒;以“窗户清”烘托大雪已铺天盖地,到处就是银白的世界;以“折竹声’,衬托大雪之厚实。

4.“时闻折竹声”:①说明雪压断了竹竿,极言雪之大之重;②以声衬静,烘托出雪夜之静;③说明诗人彻夜未眠,也暗露出诗人被贬独居的凄寒、孤苦之情。 【写作问题】


1、这首诗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夜雪的?(3分)

2、从诗歌描绘的情景中,你可以认知至作者怎样的心境?(2分后) 3.诗人的“知雪重”是从哪几方面来表现的?

4.论家皆评者此诗“貌似写下雪,实乃写下人。”说道说道你对此评是怎样认知的。 5.诗人在诗中寄寓了哪些情感,简要概述。 阅读答案

1、触觉、视觉、听觉

2、认知至作者孤独晦暗的心境。

3.诗人从感觉“衾枕冷”、视觉“窗户明”、听觉“折竹声”三方面来表现雪重()三处不着一个“雪”字,这是侧面描写的艺术方法。

4.此评者恰当。诗人从“已讶”至“而今”再至“时闻”已渡过了一个不眠之夜,这不仅是因为“衾枕头热”,更多的就是筹钱“夜雪”抒发自己的内心体会,表明居乡浔阳(九江)定居环境的偏远和孤独伤感的心情。

5、谪居的孤寂惆怅之情;彻夜难眠的煎熬之苦;环境偏僻、生活条件简陋之痛;渴盼朝廷关注,早脱苦海的乞求之心。(共3分,一点1分,答对任意三点得满分。) 6、这首诗没从下面哪个角度去描绘夜雪? a.触觉b.视觉c.嗅觉d.听觉 答案:c

解析:已讶衾枕冷-触觉 而今窗户清-视觉 时闻折竹声-听觉 赏析:

这首五绝作于公元816年(元和十一年)。白居易时年四十五,任江州司马。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fc3bb546f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c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