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家家雨散文

2022-09-19 19:01: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清明时节家家雨散文》,欢迎阅读!
家家,时节,清明,散文

清明时节家家雨散文

风雪夜归人

清明时节家家雨好像是一句农谚。清明是每年农历的第五个节令,过了春分便到了清 明。在我的印象中,每到清明这天往往是阴雨夭气,这也正好应了传统鬼节的习俗和氛围。

小时候其实并不知道清明节是什么意思,只是从大人那里知道是寒食节。按当地习俗, 食这天一天不升火,记得每到这时,大人总会记着头一夭的晚上便把第二夭的饭食准备 好,大多是提前熬好半锅高粱米,顶好的便是再煮上几个鸡蛋,孩子们每人一个,这便是 寒食这一夭的饭食了。即便是这样,在孩子们來说也还是高兴的,一是觉得这天便是过节, 二來总能捞得着鸡蛋吃,便也觉得满足。然而对孩子们來说最惬意的事情其实并不在这里。 每到清明临近,村头的杨柳便悄悄展开了嫩绿的枝条,爬到树上折下几枝拿回家來,插在 屋门的门框上,这便是寒食插柳的习俗。这时的柳条儿特别细嫩,剪下一截用手一拧,便 可拧下一截管状的枝条的皮來,然后把较细的一端捏扁,用嘴一吹便能发出一种很动听的. 音响,于是便做成了一支小小的柳哨儿,大点儿的孩子还会在上面钻出一排小孔,甚至能 吹奏出很悠扬动听的曲子來,于是村头街巷便会响起呜呜哇哇的柳笛声來,这便是孩子们 最为得意的杰作了。

除了这些,便还有另一个对孩子们來说既不大明白而乂好奇的事情,那便是每到这天, 人们往往要准备一些草纸(当地人叫做火纸),剪成各种各样的图案,就像一种剪纸的 工艺一样,后来明白是剪成的各种纸钱,然后拿到村外的坟地或某个路口去,熊熊地燃着 7.于是,村头路边便到处能看到一堆堆飘忽的火苗和飘起一缕缕淡淡的烟雾來,那燃尽 的纸钱化作片片黑色的纸灰随着缕缕烟雾四处飘荡,偶尔还会听到远处传來儿阵隐隐约约 的哀恸,小孩子不知道这便是大人在上坟,只是瞪着眼睛在一旁茫然地观看,心里也就不 免有些凄然。

孩子们无法知道当时大人们的心境。真正使我对清明节有所感触的,却是我毕业后分 配到曲卑工作时遇到的一个情景。当时我被分配到曲早乡下一个叫息液的区农技站,到了 清明这夭,按当地习俗,区机关的人大多都回去了。由于是外地人,清明这夭便只剩下我 一个人呆在区站里。夭阴沉着,淅淅沥沥地飘着蒙蒙细雨,看着野外烟雨蒙蒙的景象, 里不免觉得有些孤寂。我忽然想到了当时在不远的乡下的一个老管区书记,姓王,那时大 约和我现在差不多的年龄,一个年近五十岁的乡下干部。由丁•我多少了解他的一些情况, 估计他或许没有回去,说不定此刻正一个人孤伶伶地呆在乡下的那个农家小院里。于是随 意地打了一个电话过去,果然还在。心想此刻不如到他那里去,说好了便骑车赶了过去。

一进门,果然只他一人在那里,见我到了,竞然高兴得象个孩子似的赶來迎接我,那 热乎劲儿竞象遇到了多年不见的老朋友。寒喧之后便开始准备饭菜。在当时的乡下其实也 很简单,一盘已经准备好的猪耳朵样窝苣,一盘油炸花生米,现成的有酒,于是一老一少 便在屋檐下的小方桌上开始慢慢对饮。院落的大门正对着一片开阔的菜地,远处是一片小 树林。夭上的云层越來越厚,雨竞然也越下越紧,四周到处响起一片沙沙的雨声,院落里 也便越发地显得沉寂。喝了两盅,望着远处迷蒙的雨雾,老王的脸色也渐渐如同这夭色一 样地阴郁起來,凝神片刻,


老王点上一支烟,突然悠悠地对我说:小王,你知道清明是什 么节?看我一脸的茫然,他也便不再言语,深思片刻,好象突然來了兴致,端起酒杯呷了 一口,清了清嗓子便低声吟唱起來: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我知道这是杜牧的一首诗,只是不大理解其中的含义,只知道写的是清明时节山路上 一个老者遇雨,遇到牧童欲寻酒家何处,牧童指点他不远处便是杏花村酒家,便觉得很有 一种闲情逸致的意境。老王也不顾我的表情,兀口只顾口己一遍遍地反复地唱着: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fd115d333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d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