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的方式方法研究

2022-05-29 21:31: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的方式方法研究》,欢迎阅读!
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方法研究,方式

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的方式方法研究

作者:杨波 寇晶

来源:《决策探索·收藏天下(中旬刊)》 2020年第9



/杨波 寇晶

摘要:地震灾害危害无穷,受灾区域常见严重的损失。当前我们应着力在创新防震减灾科普服务的提供机制与方式上下功夫,努力构建防震减灾科普格局,打造防震减灾科普精品,完善防震减灾科普方式,促使群众树立“宁可千日不震,不可一日不防”的防震观念,以增强其灾害防控能力。文章以防震减灾科普宣传为研究对象,结合新形势下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对防震减灾宣传的方式方法进行研究探讨,提出做好新时期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的新方式、新方法,以便更好地向社会公众宣传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增强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减轻地震灾害带来的损伤。

关键词:地震;防震减灾;科普宣传

地震具有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影响范围广、次生灾害严重等特点,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地震预报是世界性的难题,还处于探索阶段,尚没有有效方法对地震进行准确预报,所以做好震前的防御就显得更加重要。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又是震前防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的方式方法进行探索研究、创新发展,才能适应新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的需求,使人民群众遇震不慌、遇震不乱、遇灾不惧。做好新时代防震减灾宣传科普工作,使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焕发出新的活力和生机,对于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损失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充分发挥媒体的宣传优势

第一,利用主流媒体开展宣传。在当前民众获取信息的途径中,电视、广播、报纸依旧是非常重要的渠道,每天有大量的信息通过这些媒介进行传播。以电视为例,由于电视的信号几乎已经覆盖了全国,因此通过电视进行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基本上也可以覆盖全国,电视宣传的效果比办几十场科普讲座的效果更加明显,同时还避免了由于场地固定或者是人员限制等因素所造成的传播面小的问题。为了做好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我们还可以制作一些防震减灾科普影片、公益广告等,利用电视、报纸等渠道让这些影片、广告可以走进社区,走进学校,尤其是对于经济落后地区可以进行影片的循环播放,以更好地在全国范围内普及防震减灾知识。防震减灾公益广告的制作非常重要,优秀的防震减灾公益广告可以通过简短的语言增强大众对于防震减灾的关注度。我们要实现防震减灾信息的常态化,避免密集性的报道,引导大众长期进行关注。除了大量的定时公益广告外,可以打造抗震救灾精品记录片、人物专题采访、防震新技术及新设备报道等。最后针对于儿童我们还可以播放一些防震减灾动画片,通过动画片来更好地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使小朋友知道如何在地震中逃生。

第二,通过“互联网+新媒体”的模式扩大宣传。当前,互联网也已经成为了年轻人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借助互联网信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的优势,我们以时下最新潮的新兴媒体为渠道,丰富防震减灾宣传内容,优化防震减灾宣传形式,强化防震减灾科普深度和广度。比如:搭建官方防震减灾宣传网站,开放网站宣传、互动空间,以网站平台为载体鼓励舆论探讨,为提升防震减灾成效出谋划策;建立防震减灾科普公众号、官方微博、科普教育App等新媒体形式,定期发布一些防震减灾知识,通过网络扩大防震减灾宣传的社会影响力。

第三,利用防震减灾科普产品进行直观宣传。以实物产品为宣传手段,通过直观的演示来吸引和增强观众防震减灾知识认知,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可借助于地震遥感、AR远程


医疗、搜救机器人、无人机、网络救援等先进的地震救援技术开发科普产品,以数字地震科普馆及公用终端为载体,以3D建模、2D动漫、Flash等形式扩大公众宣传力度。比如智慧救援系统可模拟出无人机探测灾害现场,公众可以通过网站搜索“地震数字科普馆”,体验智慧救援平台相关模块,以提升公众的直观体验,增强防震减灾知识积累。其次,可制作精美的科普宣传小册,向全社会群众免费发放,并融合信息化技术,在平面科普展板中,加入三维效果,在发放小册子时我们可以顺带发放电子卡,同时还可以通过电子展板的方式来大力宣传防震减灾知识。此外,还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制造高智能的电子展板机器人,实现全天候为群众进行防震减灾知识讲解,并与群众进行互动问答。

二、完善科普教育阵地,深化宣传

第一,做好防震减灾科普馆的宣传。为了可以更好地向广大公众宣传防震减灾知识,我们可以充分发挥防震减灾科普馆的作用,将科普馆打造成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宣教育场地。在防震减灾科普馆,工作人员不仅可以对地震基础知识进行普及,同时还可以介绍地震工作体系以及地震监测手段等内容,可以更好地帮助参观者了解防震减灾工作。防震减灾科普馆一般都有固定的场所,可以搭建模拟地震体验屋,通过模拟地震发生时的情景使参观者亲身体验地震,亲身体验在地震时如何进行逃生,以便可以更好地掌握自救互救技能。

第二,加强地震台站的宣传。地震台站是地震数据监测的前线,虽然地震台站已经被人们所知晓,但是人们对于地震台站的性质和作用依旧不甚了解。因为不了解,群众就会对地震有各种猜疑,也给各种地震谬论创造了可乘之机。为此,社会大众迫切需要了解各种地震知识,了解地震发生的原理。为此,我们可以有限度地开放地震台站,在保证地震台站正常运转的前提之下,帮助更多的公众走进地震台站中,为公众宣传各种防震减灾知识,做好防震减灾科普工作。在开放日,我们可以引导广大公众参与到地震台站的监测之中,为其讲解地震监测设备的工作原理,满足人们对于地震监测的好奇心,使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防震减灾的各项工作细节。

第三,加强科普宣传,突出地方特色。在我国地震频发地区,为了可以更好地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的知识科普,我们还可以根据当地的文化背景和生活习俗来丰富地震防灾的科普知识。例如,在一些偏远山区,我们可以联合当地的政府将地震科普知识宣传册投放到人流量较大的地区,例如当地的景区。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进机关、进学校、进军营、进社区、进企业等等,做好各项地震宣传。我国在经历了汶川大地震以及玉树地震之后,人民群众对于防震减灾知识的需求逐渐上升,因此需要抓住当前人们需求的迫切性来进一步宣传防震减灾文化,使得防震减灾可以融入到人民群众的生活之中。

三、落实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

在进行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的过程之中,主要内容包含如何做好自救互救、如何可以有效消除恐惧心理、如何识别地震谣传、如何安排好震后各项生活等。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引导群众最大程度减少地震灾害所造成的损失。

第一,加强自救和互救的知识普及。资料显示,如果在地震发生后半小时之内救助被埋压人员,超过95%的人员可以获得生还机会。在地震发生之后,由于第一时间缺乏有效的专业救援力量,普通民众如果了解一些基本的自救互救技能可以减少不必要的二次损害。在地震发生之后,地震部门在当地进行救援之时可以及时发放一些现场资料,临时普及一些自救知识,使得灾民可以不断提高自身的互救技能,以免发生二次伤害。与此同时,普及相关的知识也可以更好地使灾民有能力做好各种协助工作,可以更好地提高救援的有效性。


第二,做好科学识别地震信息知识的普及。在地震发生之后,很多群众都会处于极度恐慌之中,各种各样谣言的散播,会使得民众的恐慌情绪进一步加剧。为此,在进行科普宣传之时需要加强科学知识的宣传,不断提高民众识别谣言和一些异常现象的能力,规避谣言给社会带来的恐慌。地震救援部门也可以和地震科普人员保持密切合作,通过广播等一系列形式向灾区宣传各种救灾知识,使人们不相信谣言,不传播谣言。

第三,做好震后生活知识的科普。在地震发生之后,震区的正常生活会受到破坏,特别是强大地震,会使得当地的社会秩序基本崩溃,很多基础设施根本无法运转。在地震发生之后,次生灾害也会出现,这也会影响到灾区群众的生活质量,使得灾区人民的生活水平降低。此时,需做好地震科普宣传工作,向广大灾区民众宣传如何做好卫生防疫、如何躲避潜在的次生灾害、如何做好各种防余震工作,更好地引导灾区群众的震后生活。

综上所述,为了可以做好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工作,我们可以依靠传统主流媒体进行宣传,也可以通过当前的互联网新媒体进行宣传,还可以加强地震科普馆的宣传,使人们走进地震台站,这样可以更好地普及防震减灾知识,全面提升社会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晓民.地震科普宣讲的内容组织和形式设计初探[J].中国应急救援,2018(2):47-51.

[2]丁宁霞.关于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地震台站应急工作的探讨:以西宁地震台为例[J].高原地,2018(3):29-32.

[3]黎益仕.基层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工作举足轻重[J].防灾博览,2017(2):12-21.

作者单位:

陕西省宝鸡市地震局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fdedb17ba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6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