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的美图现象的研究

2022-05-06 00:27: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社交媒体的美图现象的研究》,欢迎阅读!
社交,美图,现象,媒体,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社交媒体的美图现象的研究

作者:刘伯燕

来源:《传播力研究》2019年第16

摘要:在社交媒体渗透几乎所有人的生活时,虚拟和真实的界限被技术日益模糊。人们习惯分享美图过后的照片或者视频。人们通过各种美图软件,从而在公共社交空间中获得更多存在感与话语权。美图现象不仅是个体在社交表演中的自我美化、自我构建。而且在自我幻像的背后,也有现实的群体动因。一个朋友圈就是一熟人圈,个人行为则是个人在社会比较竞赛下所做出的从众反应,美图现象实质是一种群体的心理认同。 关键词:美图现象;社群心理;自我美化 一、朋友圈中的自拍——美图下的自我构建

通过凯度公布的《2015中国社交媒体发展报告》,社交媒体的使用者逐年增长,呈现主流的趋势。2013年城市市民中的28.6%使用社交媒体,到2014年上升到34%。社交媒体用户日趋多样化:90后占据主体,706050后在不同程度增长。

社交媒体渗透几乎所有人的生活。然而在社交媒体所构建的社群圈子里,修图软件逐渐模糊虚拟与真实。人们频繁的使用各种美图软件比如天天P”“美图秀秀”“秒拍秀自拍或者生活照。群体理论来源于社会心理学,人类具有结群本能”——一种寻找伙伴并与他人结群的先天倾向。[1]这种先天倾向可以看作是由个体到群体的首要驱动力,那么群体理论也适用于虚拟社交网络中的群体,社交媒体也是一个熟人群体。在朋友圈里面秀出自拍,或者修过的生活照不仅仅是个人行为,而是在对比其他人之后所作出的从众反映。朋友圈就是表演的舞台。通过简单的操作,美图软件使得照片得到美化,个人在社交圈子获得存在感和满足感,这种自我建设出于个人理想,实则满足自我的虚荣心,满足对方语言夸赞的心理需求。从人们的心理层面进行剖析,人们对自我长相或生活场景照片的美化,究其原因是个人的心理期盼,也是长期的建构自我的表面形象。根据库利镜中我的理论,人对自我的认识与评价是来自他人的看法,美化后的图片获得来自他人的赞美,会给自己带来更积极的心态。 二、外在根基与内在训化——探究美图现象的原因

外在根基是美图现象出现的前提,指中国社会的经济迅速发展,社会的快节奏的背景下,高强度的工作负荷之下人们挤出的只有碎片化时间,因而冗杂和高深的文字不适宜出现在社交媒体的平台上的。受众的审美需求逐渐扁平化、娱乐化。正如波兹曼《娱乐至死》所言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2]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喜欢在朋友圈发各种美颜过后的自拍,滤镜后的生活照。此外,中国具有很深的文化传统思想——“,儒家思想从汉代开始就是中国的正统思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fe7d6b667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f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