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专题讲义

2023-01-09 10:19: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鉴赏专题讲义 》,欢迎阅读!
讲义,古诗,鉴赏,专题

古诗鉴赏专题讲义

一、鉴赏古诗的有关知识

〔一〕 关于古诗的题材

1、 交游诗:包括送别诗、怀人诗、寻访诗等,常常表现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或依依

不舍、或切切思念、或抚慰勉励、或相逢之喜、或离别之愁。

2、 怀古诗:此类诗或缅怀古人,或追思古事,多借古讽今,抒发壮志难酬的抑郁,不

胜昔盛今衰的悲凉,总结历史教训,讽喻当朝天子。

3、 边塞诗和闺怨诗:二者在主题上多有一致,只是表现角度不一样。前者多写边塞荒

凉,总有千嶂狼烟、山月羌笛、或抒发爱国情感受,或倾吐思家盼夫情绪,或抨击不义战争,后者多写闺中少妇孤单寂寞、思夫心切,借此传达厌恶战争、企盼和平的主题。

4、 咏物诗:常常抓住某物写其内在的精神,以物相象征人格,托物言志,寄寓诗人的

情操人格追求。

5、 哲理诗:此类诗寓情于景,由景悟理,因事见理,传达出启人深思的哲理。

6、 羁旅行役诗:常写旅途所见所感,借此抒发漂泊无依的孤苦,思念故土家园的心情,

怀才不遇、天涯沦落的哀伤。

7、 山水田园诗:山水诗模山范水,见山水精神,歌赞祖国大好河山,抒发个人胸襟抱

负;田园诗写村居田园生活,透露出隐逸思想,抒发闲适心态。二才都要即景即事抒情,都讲究情景交融,情在景中。 〔二〕 关于诗歌的语言 1、 诗歌语言的特征

1 抒情性:诗歌语言往往景染情色,情由景出,好的诗歌更是“一切景语皆情语〞 2 形象性:诗歌传情达意不是直接告白,而要借助意象、营造意境来意境传达。 3 凝炼性:往往是几个字或几十个字,在极短的篇幅内传达出丰厚的意蕴,诗歌的语

言必须以一当十,高度浓缩。由于诗歌语言的凝炼性,所以诗歌中往往有一些空白,要由读者去想象、补充。

4 含蓄性:诗歌的语言往往是意在言外,由读者去思索。

5 音乐性:诗歌讲究对仗平仄押韵等,具有明显的音乐美,古诗中常常采用倒装句,

既有合韵的考虑,又有强调的作用。

6 多义性:诗歌语言由于人物的心境不同,阅历不同,对诗歌的解读大同小异。

〔三〕 关于诗歌的形象

1、 诗歌中的诗人形象。在自述胸怀抱负中,总有一个“我〞 的形象,如杜甫?登高?一诗

中塑造的年老多病,世事艰难,襟抱难开的潦倒的诗人形象,令人仰慕和心酸。鉴赏诗人自身形象,要准备地抓住其人格内涵,指出其社会意义。

2、 象征形象。在托物言志的诗中,所咏之物就是一个象征形象。如于谦?石灰吟?中的石灰

形象,不怕考验,勇于牺牲,气节清白,象征了具有石灰精神的伟大人格。鉴赏这类形象,要提示其精神风貌,指出其象征意义。

3、 诗中的人物形象。在叙写人物的诗中有一定的人物形象。鉴赏这类形象要概括其事迹和

精神,判断作者塑造形象的深层用意。

4、 诗中的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指的是诗人所写的意象构成的意境。如陶渊明的?

?通过一些意象,组成了一幅幅闲适、恬静的农村生活画面,构画出一个厌恶官场,安贫乐道的隐士形象。鉴赏这类诗,要指出诗人用了那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并分析其中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 关于诗歌的表达技巧

.


1、 修辞方法。要指出诗中用了何种修辞方法,并指出表达效果。

1 比喻。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使用了比喻修辞,将无形的

愁绪化为可见的春水,写出了愁绪绵绵无尽,深沉翻涌的特点,非常形象。

2 夸张。如写“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极写白发之长,隐含愁思浓重,摧人速老

的深意,用语大胆而新巧。

3 比较。如苏轼?海棠?云:“朱唇得酒晕生脸,翠袖卷纱红映肉。〞以美比花,写出

了海棠花的艳丽迷人,语言生动,形象鲜明。

4 比照。如“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梅、雪比照,既写出了雪之洁白,

又写出 了梅之清香,使各自的特色得到解鲜明的实现。

5 双关。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晴〞,“晴〞字一语双关,既反映天晴,

更寓“情〞意,写出了女子的迷惘、不安、希望和等待,十分含蓄,耐人寻味。

2 表达方式:表达、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3 表达技巧:要指出诗中使用了什么表现技巧,有何表达效果。 1 抒情方式: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类

A 直接抒情即真抒胸臆,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B 间接抒情有触景生情,情由景物触动而生,如“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C 有情景浑然,全篇写景,情在景中,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

相与还。〞有托物言志,如“春蚕到死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 表现手法

A 烘云托月。包括陪衬与反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陪衬〕“蝉

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反衬〕

B 虚实相生。眼见为实,想象为虚;显著为实,隐者为虚;诗歌中常虚实结合,使形象更

鲜明,并拓展诗歌意境,增大诗歌容量。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前句实写,后句虚写。“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前句实写,后句虚写。 C 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如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

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本写少妇“闺怨〞,却先不写其“愁〞,反现写其“不知愁〞,欲扬先抑,顿挫有力。

D 时空错综。打破时空,以心理时空构架诗歌。李商隐?无题?先写眼前然后又想象到别后。 E 以小见大。如“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写江流和山色都是局部的小景,但由于江

面宽阔,江流浩浩荡荡,所以“江流天地外〞,也由于江面广阔,烟雾迷茫,所以两岸“山色有无中〞。虽写小景,反映的却是整体的阔大。 F 无理而妙。有的诗句看似无理,细味那么妙不可言。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

中“霜〞其实不会满天,这看起来不合情理,但作者却用这种无理而妙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当时皇榜落第的无助与失落。 G 意在言外。 H 伏笔与照应。 I 象征手法。

二、古诗鉴赏的阅读策略

1 关注诗题和诗序。诗题概括诗的内容,对理解诗意有定向的作用,一定要认真地理解诗

题。

2 善于发现“诗眼〞。“诗眼〞是诗中最能表达事物精神、最能表现诗人情感、概括力最

强的语汇。“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自己的“愁思〞。

3 关于利用诗歌的结构。触景生情的诗,往往先景后情;借情抒情的诗,一般是先情后景;

情景交融的诗,句句写景却字字含情,要逐句逐字推敲。 4 利用诗后注释排解疑难,贯穿语言。

.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ffa04e3c7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f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