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王羲之行书字体作品图片

2023-01-06 02:19:1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书法家王羲之行书字体作品图片》,欢迎阅读!
王羲之,行书,书法家,字体,作品

书法家王羲之行书字体作品图片

王羲之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之一,他创作出来的行书字体有独特艺术风格,受到许多人的学习与临摹。他的行书作品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下面是店铺整理的书法家王羲之行书字体作品图片。 王羲之行书字体作品

南宋 姜夔《续书谱·行书》曰:“尝夷考魏、晋行书,自有一体,与 草书不同。大率变真,以便于挥运而已。草出于章,‘行出于真,虽曰行书,各有定体,纵复晋代诸贤,亦苦不相远。’《兰亭序 [1] 》及右军诸帖第一,谢安石、大令诸帖次之,颜、柳、苏、米,亦后世之可观者。大要以笔老为贵,少有失误,亦可辉映。所贵乎稼纤间出,血脉相连,筋骨老健,风神洒落,姿态备具,真有真之态度,行有行之态度,草有草之态度。必须博习,可以兼通。” 书法家王羲之行书图片

按语:行书结字必须具之动势。方法一,加大横、竖画的倾斜度,增强整个字的动势;二把方形的字倾斜成斜边形,从险势中增强字的动;三采用倚正相依手法,使字体活泼稳定又不东倒西歪;四采用虚实对比手法,使字体取得动而平衡的要求。除此以外,还要注意字的大小、布白、虚实、粗细、枯润变化及其用笔特点,这样写出来的行书自然会有动势。同时由于行书运笔的节奏比较快,所以要特别注意笔调的沉着功夫,要纵得出,擒得定,拓得开,留得住。切忌流滑而犯尖薄虚浮之病,特别是写长撇、悬针等出锋之笔,收笔时要尖锐饱满,富有力度和余势,不可势尽力竭,打头鼠尾满纸皆是,作虚尖飘忽之状。 行书的书写发展

行书是介于 楷书与 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大约出现在西汉晚期和东汉初期。行书的名称始见于西晋卫恒《 四体书势》一文:“魏初,有钟()、胡()二家为行书法,俱学之于刘德升。”唐代张怀瓘《 断》记载:“行书者,刘德升所作也。即正书之小伪,务从简易,相间流行,故谓之行书。”张怀瓘在其《书议》又云:“夫行书非草非真,离方遁圆,在乎季孟之间,兼真者谓之真行,带草者谓之行草。”


明代丰坊在《 书诀》中则有更为形象的描述:“行笔而不停,著纸而不刻,轻转重按,如水流云行,无少间断,永存乎生意也。”行书正因其行云流水、书写快捷、飘逸易识的特有艺术表现力和宽广的实用性,从产生起便深受青睐、广泛传播。行书历经魏晋的黄金期、唐代的发展期后,在宋代达到了新的高峰,于各种书体中逐渐占居主流地位。纵观漫长的书史,篆书、隶书、楷书的发展都存在盛衰的变化,而行书则长盛不衰,始终是书法领域的显学。历代书法大家共同书写了行书发展辉煌灿烂的历史。

随着当代书法艺术的蓬勃发展,行书创作的探索与创新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热潮,呈现出多元激荡的繁荣景象。在繁杂的书法热浪中,笔者以自己对书法的理解和执著追求,理性地摸索,从多年的躬耕实践中总结了一些初步的体验与感悟。

在浩如烟海的书法艺术宝库中,行书无疑是一座最为绚烂多姿、丰富厚重的宝藏。其中 王羲之创作了被誉为“ 天下第一行书”的《 亭序》, 颜真卿创作了“天下第二行书”《 祭侄文稿》, 苏轼创作了“天下第三行书”《 寒食帖》, 王珣创作了《 伯远帖》, 王献之创作了《 鸭头丸帖》等。这些照亮书法艺术星空的经典之作,是历经漫长岁月淘洗留下的艺术精髓,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审美领域的独特贡献。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03276095a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4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