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歌中《逍遥游》思想的印迹

2022-04-16 04:17: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李白诗歌中《逍遥游》思想的印迹》,欢迎阅读!
印迹,李白,诗歌,逍遥,思想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李白诗歌中《逍遥游》思想的印迹

作者:李玲玲

来源:《语文天地·高中版》2014年第03

庄子的代表作《逍遥游》所表现出的诸多思想,深刻地影响了唐代的文人。许多人以《逍遥游》为渊源,创作诗词歌赋,借高飞九万里、翼若垂天之云的大鹏形象抒发自己的壮怀,而且在创作风格上继承了《逍遥游》的浪漫主义文风,气势磅礴,想象奇特,境界雄浑。在唐代诗人中,接受《逍遥游》思想最为明显,最能传达《逍遥游》之神的,当数盛唐大诗人李白。 一、对逍遥自由人生思想的超越

庄子主张逍遥自由: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日: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他以无己无功无名的态度,保持心灵的纯净,实际上追求的正是一种无欲无惧无求的精神境界。

李白生活在盛唐,具有远大的抱负,但在现实社会中却屡屡碰壁。他面对理想实现的渺茫与命运的坎坷,不得不在庄子的人生哲学中寻找解脱。《宣州谢胱楼饯别校书叔云》中写到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庄子为求自由而避世,他的自由观缺乏实践的基础,而李白却将自由与建功立业的愿望联系在一起。正因为李白对社会寄有理想,关注民生与政治,热爱现世生活,所以,一旦不自由,他便会爆发出强烈的反抗。《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一吐长安三年的郁闷之气,坦露了众多怀才不遇者的共同心声。 二、对物有所用人才思想的演化

《逍遥游》中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庄子的无用之用的价值观认为人是有价值的,但要有用于己,无用于世,这是极端的利己主义的价值观。后世李白的人生价值观显然更具有积极意义,人的社会价值实现了,个人价值才能更好地体现。如《将进酒》中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多么的自信,多么的豪迈。《行路难》(其一)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更是充分表明他是多么渴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李白的《古风》(其十五)燕昭延郭隗,遂筑黄金台。剧辛方赵至,邹衍复齐来,借喻手法,通过燕昭王筑台尊礼郭隗、招聘贤士的历史故事,反映当时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坦率地表露了自己无法实现社会价值的愤激心情。

三、对顺任自然美学思想的继承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03fe665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e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