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网络虚拟性对中学生的负面影响及措施

2023-05-02 17:25: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试论网络虚拟性对中学生的负面影响及措施》,欢迎阅读!
虚拟性,中学生,负面,措施,影响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试论网络虚拟性对中学生的负面影响及措施

作者:程希良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7年第02

摘要:网络具有虚拟性(虚幻性)等特点,对中学生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会对其行为、道德、自我认识等方面产生诸多负面影响。遏制网络的负面影响,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

关键词:网络虚拟性;中学生;负面影响;措施

中图分类号:G4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0702001601 互联网的普及,把人们带入了网络社会。上网虽然可以扩大视野、摄取知识,但也会对中学生的行为、道德、自我认识等方面产生负面影响。 一、网络社会的虚拟性

虚拟性是网络社会的主要特征。它是指在网络中创造出一种虚拟的环境,给人以一种真实的感受和体验。这是人与计算机生成的虚拟环境,是两者进行交互的技术手段。网络的虚拟性具有以下一些特点:仿真性,网络社会能创造出与现实相似的环境;交互性,指网络的虚拟性的产生,是人与计算机交互作用的结果;人工性,指网络虽然能虚拟出与现实相似的环境,但它毕竟是人工的,是虚拟的;沉浸性,是指网络的虚拟环境相当吸引人,令人陶醉。 二、网络社会的虚拟性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

中学时期是人生一个重要转型时期,其行为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在这个转型过程中,青少年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而网络社会的虚拟性可以使其逃避现实生活中的不幸。虚拟世界获得成功的机会远远高于现实生活,网络游戏如果获得了成功,就可以较好地满足个人渴求成功的需求;如果失败了,也可以重新开始,甚至重新寻求替身以求得成功。成功的相对性与可能性都有力地吸引着尚未成功的青少年。在虚拟性的网络社会里,青少年去实现他们的各种各样的梦想,获得一种满足感。但长期以往,会对青少年的行为造成不良影响,即产生孤独症综合症,而且随着青少年上网时间的增加而更加严重。这种网络孤独症网络综合症对青少年的危害是严重的,它使得青少年的行为受到扭曲,难以完成人生的过渡。青少年的成长过程,可以说是使其行为不断适应现实环境的过程。而网络孤独症网络综合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青少年与现实的交往,,致使其成长的历程趋于停滞。 三、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互联网

尽管网络的虚拟性对青少年的成长过程有这样或那样的不利影响,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不可采取简单粗暴的打压手段禁止他们上网,而应因势利导,既要保护学生的上网热情,又要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教育他们不能沉湎其中。人的教育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这个系统由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个紧密相关的部分组成。这三者相互关联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生活离不开学校,同样也离不开社会和家庭。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必要的有益补充,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对人的成长和进步至关重要。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必须帮助家长或委托监护人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通过各种宣传,让家长担负起学校管理所不能及的责任。

对于学校来说,学校本身就是教书育人的场所,是培育青少年成才的基地,应该承担起教育人、培育人、引导人的重任。凡是沉迷于网络的学生,他们大多数学习成绩不佳,本身比较自卑,精神不振,缺乏信心,因而对各方面的刺激都很敏感,教师更应该对他们多加关心,扶持和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培育他们良好的情绪和积极向上的情感,形成谅解、宽容、尊重、信任、关心、体贴的良好氛围,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体会到集体的包容,自觉地把自己当成这个集体中的一员,从而和同学融洽相处,接受集体的教育和帮助,从而激发起改过自新、奋发向上的信心和决心。

同时,我们应通过各种方式和多种渠道将网络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底限度,如严格管理网游戏的设计和投放,像治理毒品一样从源头上治理不健康的网络游戏;严格控制营业性网吧经营活动,强化和提高营业者的社会责任感,制定有一定威慑力的惩罚措施;管理部门要变运动式检查为日常管理,与学校、家庭和社会协同作战。

未来的世界是网络世界,中学生作为21世纪的主人,掌握有关的网络知识并用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是十分必要的。有识之士认为,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网络的负面影响还会有可能上升。因此,社会、家庭和学校应该各尽其能,深入研究,找出对策,因势利导,变消极为积极、变变动为主动,努力做好转化工作。 参考文献:

1]鲁洁. 网络网站社会、人、教育[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2 唐毓利. 因特网上的青年思想政治工作[J] .人大复印资料,2001,(1). 3]谈小东. 发挥电脑网络作用、教育新模式[J] .思想理论教育2005,(2). 4]吴军民.网络世代与个性理想教育[J].青年探索,2000,(3). 责任编辑求实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045d29b33d4b14e8424681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