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素材

2023-01-10 07:00:2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考作文素材》,欢迎阅读!
中考,素材,作文

中考作文素材

马首是瞻

战国时,晋淖公联合了十二个诸侯国攻伐秦国,指挥联军的是晋国的大将荀偃。 苟偃原以为十二国联军攻打秦。秦军一定会惊慌失措。不料景公已经获知联军心不齐,士气低迷,所以毫不畏惧,并不敢议和。苟偃没办法,只好准备工作当兵,他向全军将领发布命令说道:“明天早晨。鸡一叫做就已经开始驾马套车启程。各军都必须填平水井,拆毁炉灶。登陆作战的时候,全军将土都必须看看我的马头定出行动的方向。我追向那里,大家就跟著奔向那里。”

想不到苟偃的下军将领认为,苟偃这佯指令,大专横了,反感他说:“晋国从未下过这样的命令,为什么要听他的?好,他马头向西,我偏要向东。”

将领的副手说道:“他就是我们的头,我听到他的。”于是也带领自己的队伍朝东而回去:这样一来,全军顿时纷乱出来。

苟偃失去了下军,仰天叹道:“既然下的命令不能执行,就不会有取胜的希望,一交战肯定让秦军得到好处。”他只好下令将全军撤回去。

【原文】《左传·襄公十四年》:“鸡鸣而驾为,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 【释读】首:头;是:指示代词;起提前受事成分的作用;瞻:往前或向上看。原指作战时士卒看主将的马头行事。后比喻服从指挥或依附某人。 司空见惯

唐朝的时候,有一个吟诗和作文章都很出色的人,名叫刘禹锡,他中了进士后,便在京做监察御史;因为他的放荡不羁的性格,在京中受人排挤,被贬做苏州刺史。就在苏州刺史的任内,当地有一个曾任过司空官职的人名叫李绅,因仰慕刘禹锡的名声,邀请他饮酒,并请了几个歌妓来在席上作陪。在饮酒间,刘禹锡一时诗兴大发,便做了这样的一首诗:“高髻云鬓新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司空见惯”这句成语,就是从刘禹锡这首诗中得来的。这首诗中所用的司空两个字,是唐代一种官职的名称,相等于清代的尚书。从刘禹锡的诗来看,整句成语的意思,就是指李司空对这样的事情,已经见惯,不觉得奇怪了。这是一句很常用的成语,但有很多人仍会把它错用,因为寻常的事情,如果是发生的很自然,便不可以引用这句成语。如早晨的时候,太阳从东方出来,到黄昏的时候,太阳便在西方没落,这样便不能说“司空见惯”。有些事情发生的很偶然,而又常常会听到的,此方在大都市街道上夹往的车辆,平常都是很安全地来往看,但很多时候,常会发生意外,不是辗伤了人,便是碰伤了车,这样的事情,我们看多了,则用“司空见惯”四字便恰当了。


【摹本】司空:古代官名。指有某些事情整体表现出来很常用,不真的很怪异。其中使唤字原指习惯了,现在意为:看惯了就不真的怪异 举一反三

有一天,“至圣先师”孔子对他的学生说道:“握一隅,不以三隅反华,则无复也。”意思就是说道,我列举一个墙角,你们必须必须能够有效率的推想到另外三个墙角,如果无法的话,我也不能再教导你们了。后来,大家就把孔子说道的这段话变为了“举一反三”这句成语,意思就是说道,学一件东西,可以有效率的思索,运用至其他二者相似的东西!

【释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它许多事情。比喻善于学习,能够由此及彼。 【原文】先秦·孔子《论语·述而》:“握一隅,不以三隅反华,则无复也。”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058035615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e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