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课后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2023-01-25 16:03: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说说课后教学反思的重要性》,欢迎阅读!
课后,重要性,反思,说说,教学

说说课后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我国古代早就提出了反思的思想。《论语》中“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其过而自讼者也”等格言都强调了反思在道德修养中的作用。教师在反思自身教学经验、技能及评估教学行为的同时,可激发专业方面的创新意识。教师实行教学反思在促动自身专业发展,提升自身教学素质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审视教学目标是否体现三个维度

新课标要求我们在制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时,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养,即“三个维度”─— 知识、水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来讲,水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适用性更广,持久性更长。很多知识都随着时间的推移容易遗忘,如果具备获取知识的水平和方法,就能够通过很多渠道获取知识。所以有必要通过反思,理解到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否有机地融入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去,是否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中,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

二、评价自己的教学活动是否由“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转化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景下,借助他人的协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的建构方式自己获得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是围绕着教师如何教而展开的,现代课程理念主张教学设计应围绕学生如何学而实行。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特别是能否根据物理学科特点,设计探索实验创造出学生之间的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达到对物理原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通过反思,教师能够评价自己的教学过程是否摆正自己的位置,由传统的知识的传播者、灌输者转变成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协助者,而学生却由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变成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三、是否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材的首要功能仅仅作为教与学的一种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它不再是完成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权威文本,而是以一种参考提示的性质出现,给学生展示多样和丰富多彩的学习参考资料;同时,教师不但是教材的使用者,更应是教材的建设者。监于此,教师备课时须反思所授内容以前的教学思路,教学设计及存有的问题,从而设置教学定位。这样,教师不但提升对


教材的驾驭水平,还能够在“课后反思”中作为专题内容加以记录,既积累经验又为教材的使用提供建设性的意见,使教师、教材和学生成为课程中和谐的统一体。

四、教学过程是否注重科学课程资源的动态生成

叶澜教授有一段关于新课程理念下课程资源生成的精辟论述:“教学在互动中生成,在沟通中推动。与传统的教学机制相比,最大的差异就是:把学生不但仅看作教学对象,同时还是教学的资源;把教师不但仅看作知识信息的传递者,同时还是课堂上不同信息的接受者、倾听者、处理者;不但仅把教学看作是预设计划的执行,同时更是师生、生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也就是说,教学,不但仅是一种告诉,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去经历、去体验、去感悟、去创造。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会于不经意间产生出“奇思妙想”、生发出创新火花,有时甚至是错误想法,这些都是宝贵材料。教师不但应在课堂上即时将这些细微之处流露出来的信息捕捉、加以重组整合,并借机引发学生展开讨论,更应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提炼,既为教研积累了第一手素材,又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升教学水平,更能够在此基础上生成良好的教学资源,将其记录下来,能够作为教学的宝贵资料,以资研究和共享。例如:在“大气压”教学中,学生对倒立在水中的水管的水不会下降的原因各有说法,学生真正认为是大气压支撑的不多,因大气压是教学难点,非常抽象。我认真倾听,并把学生的各种想法在教学反思中记录下来,课后再捉摸如何突破该难点,最后想出了把该装置放进真空罩抽真空,水下降。从而说明支撑着水柱的正是空气的力量,教学难点得到了很好的突破同时也生成了很好的教学资源。

总来说之,自我反思有助于改造和提升教师的教学经验,经验+反思=成长,没有经过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意识性不够,系统性不强,它可能只能形成肤浅的理解,并容易导致教师产生封闭的心态,从而不但无助于而且可能防碍教师的专业成长。只有经过反思,使原始的经验持续地处于被审视、被修正、被强化、被否定等思维加工中,去粗存精,去伪存真,这样经验才会得到提炼、得到升华,从而成为一种开放性的系统和理性的力量,唯其如此,经验才能成为促动教师专业成长的有力杠杆。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069cd70bd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8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