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古诗阅读教学现状及改进措施

2022-12-10 18:14: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中古诗阅读教学现状及改进措施》,欢迎阅读!
古诗,改进,现状,措施,高中

高中古诗阅读教学现状及改进措施

作者:谭亿森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下旬刊》 2019年第9



谭亿森

中学语文阅读文本,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论述类、实用类及文学类。其中文学类文本包括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古代诗歌作为文学类文本中诗歌的组成部分,在中学语文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中国教育就是从古诗开始的,因为从牙牙学语开始,阅读、背诵古诗就成了入门必修内容,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古代诗歌在中国语文教育中的独特性和重要性。而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词也占有很大的比重,初中阶段人民教育出版社统编教材古诗词计四十五首;高中阶段粤教版必修古诗词计二十八首,另有选修七十四首。作为长年在一线任教的老师,深知教学实践中,古诗词在教学中所占时间,除古文外,非它莫属了。而从学生角度来说的话,在语文学习中所花的时间,恐怕古诗词算得上是时间之最了,因为除课堂之外,早读及大量课外时间,要拿来应对背诵默写。而要从学习难度的角度来说,那古诗词也是最让学生爱恨交织的,既喜欢它的优美,又无奈于它的晦涩。总而言之,古诗词教学在整个中学教学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那么就目前所见,它的状况究竟是怎么样的呢?

一、以单首诗词为对象

在整个中学阶段教材中,以粤教版为例,古代诗歌的选文有一百四十六首,设置成讲读和选读两大类。其中设置为必修内容的篇目基本按照体裁编排,属于一个诗人一首的形式;而设置为选修内容的篇目则大体按照作者编排,属于一个作者几首诗词的形式,同时作为补充,另外按照内容分类安排相应拓展阅读的篇目。如粤教版必修三教材中,设置了一个古诗词单元,共安排了十五位作者的十五首诗词曲,基本阅读分别为:唐诗五首、宋词四首、元曲三首;另扩展阅读有诗词三首。而选修教材《唐诗宋词元散曲》共设置了“唐诗之旅”“漫步宋

词”“聆听元散曲”三大板块共四个单元。如“唐诗之旅(下)”单元,共安排了三位作者的十首诗;另外拓展阅读安排酬谢诗四首、咏物诗四首、咏史诗三首。此处仅以两个单元为例,其它单元安排大体都是如此特征。限于目前教学理念及习惯思维,单文单教,导致教学时间问题处于十分紧张的状况。

二、以字词剖析为重点

虽然说古诗词学习,学生自幼儿园入门算起,少则有十五年时间,甚至更多,但是说起来令人汗颜,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追求始终停留在“读懂”的层面,或者说老师和学生始终在为“读懂”古诗词而纠结,深受如何把古诗词读懂的困扰。诗歌作为文学类文本,在进行阅读鉴赏时,理应把握两大原则:一是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二是可意会而无法言传。或者说,这两大特征恰恰是品读文学作品所应追求的境界,只有达此境界,文学的美妙处才算是领略到位,高山流水,美不胜收。但目前古诗词教学,主要任务还是放在了对字词句的理解,甚至还存在着像讲解古文那样的去硬译古诗句,更有甚者,讲求逐字落实,一一照应地翻译为现代汉语,才觉得讲得透彻。很多时候,老师还会在此过程针对语言现象进行讲解,并以归纳其中的知识作为教学重点。

三、以老师讲解为主体

古代诗歌因为时间久远,加上古代特有文化背景及作者独有风格等等因素,在理解上确实存在一些障碍;如果遇到的学生本身古文化基础不够好,学习积极性不够高,那么在阅读古诗词过程就会出现教学不流畅的问题。毕竟教学时间很紧张,教学任务繁重,教学压力又大,


为了方便快捷地完成教学任务,老师们就会不由自主地充当起讲解员的角色,由时代背景,到诗人的生平事迹,再到诗歌的字词句,且一一道来,不厌其烦。学生是乖乖地充当起记录员的角色,这样下来,是否师生都在课堂上表现得很尽职,忙碌而又收获满满,满满的都是结论性的知识,而至于阅读鉴赏的过程似乎有,但也可以说完全没有存在。这里面还有一个更大的问题,就是整个课堂下来,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去阅读,更谈不上熟读,精读,品读了。好一些的,充其量可能就是齐读一遍而已。前面提到对古诗词要“懂”的问题,孰不知,中国有句古话: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正是在阅读的过程中,才能感知到那古代诗词中所蕴藏的深厚的文化气息,才能为作者那真挚而又富有艺术性的情感所折服。诗言志,诗中之志,应该是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去感悟到的。阅读文学类文本,就像是探险的过程,充满惊喜和意外。如果把探险的过程省略,这个活动就推动了灵魂。现在的古诗词教与学,有点类似于今天中国大妈们的旅行,到得一处,摆出曲线,拍几张照片,发在朋友圈,赢得他人点赞,心满意足。

四、以高考题目为导向

前面提到古诗词的阅读问题时,说学生在课堂上几乎没有诵读的时间,其实也不尽然,其中也有例外。如果这首诗词是考纲要求默写的篇目,那它马上黄袍加身。早读内容非它莫属,且反复背诵,直到学生对它毫无感觉,条件反射似地脱口而出才算罢休。这是古诗词中因为考试默写的需要而受到“优待”的一例。这样的例子还表现在:因为考试内容大部分时间是以基本篇目为主的,那些拓展阅读或者叫课外阅读的篇目,虽然同样身处教材之中,但也只能无奈地偏居一隅,老师和学生是很少会去光顾。而作为考试内容的基本篇目,就显得十分重要,篇篇精讲,讲到极致。还有如果今年的考试中古代诗词部分考了对思想内容的理解,那在接下来的一年中,思想内容就是宠儿;如果考的是宋诗,那宋诗就会被高看几眼;如果考试的形式有选择题,那就不得了,诗歌的讲解就要变成训练为主,并且是把诗歌解剖得体无完肤。当然古代诗歌也算是何其幸了,毕竟高考要考它,所以不管怎么样,它还在课堂上被关注;相较而言,同为诗歌,现代诗歌就没有这么好命的了,教材同样安排的有一些诗作,每一首都堪称名篇佳作,但实事求是地讲,有多少老师不课堂上会想起它,还要认真地去鉴赏一下呢?即使偶尔有,也可能是因为讲解古代诗词太多时间了,作为调节和放松,穿插进行一下罢了。地位的不同,不在于老师个人的喜好,更不在于诗歌古今有别,根本原因是考试不考它。试想一下,如果高考来一乎现代诗歌的题目,那会是什么情况,没有可能不学,即使时间不够。别说考试专门设一道题,即使是在现代文阅读中,出现了一首现代诗,都会对一线现代诗歌教学带来影响。所以从这样一个角度讲,古代诗词在中学教学地位,是成也高考,败也高考

针对古代诗词教学现状中的问题,要想根本上解决,可能需要许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作为一线老师,不妨先从自身入手开展工作。一是加强自身修养。毕竟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角色,面对古代诗词的教学,老师们应该从自身开始勤于阅读,提升诗词的鉴赏能力,对诗词知识进行厚实的积累,对鉴赏技巧加强钻研。只能当老师有了一桶活水,学生那里才能做到长流水。另外老师应该加强对新课标以及现代先进教学理念的学习,并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将之充分地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中去。二是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毕竟课堂教学的空间和时间是极为有限的,而语文的学习却是整个生活。尤其是作为文学类文本的古代诗歌,其博大精深的程度和丰富深刻的底蕴,是需要学生树立终身阅读品味的理念的。所以老师在课堂上除了教材中的那几首诗词,引导学生鉴赏之外,更主要的还是帮助学生掌握阅读品味的技巧及方法。正可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三是钻研新课标,进行教学改革。“学习任务群”是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为落实“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方面学科核心素养,而提出的概念,它是高中语文安排课程结构的依据。它“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若干学习项目组成学习任务群”。“学习任务群”应该是最适合古代诗词教学的一种形式。


总而言之,在传承中华文化,树立文化自信方面,古代诗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一线教师,直面教学现状,大胆进行教学改革,是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的根本之路。



谭亿森,广东省广州市育才中学教师。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07c4dd1bc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6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