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塑的民间用处

2023-03-20 00:36: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泥塑的民间用处》,欢迎阅读!
泥塑,用处,民间



泥塑的民间用处

关于泥塑,中国各地有着不同的民间风俗,流传着很多动人的传说故事,这些构成了泥艺术的精神内核。民间泥塑的用途主要有祈子延寿、纳福招财、驱邪避灾和装饰摆设等。

女娲造人

在中国的上古神话中,人是女娲用黄河里的泥捏塑出来的。

传说女娲抟土造人的地方就在河南淮阳,当地人称女娲为“人祖姑姑”,并建有“人祖庙”。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淮阳都要举行“人祖庙会”,与其他地方庙会有所不同的是,在淮阳的“人祖庙会”上会陈列和买卖一种叫做“泥泥狗”的神奇泥塑。这些泥塑造型奇异,色彩古色古香,当地的老艺人称,他们做“泥泥狗”的手艺就是“人祖姑姑”女娲传下来的。人类学家认为,“泥泥狗”与上古的图腾有关,是流传至今最为古老的泥塑和中原早期文化艺术的样本。

节日玩具

泥塑成本低,费工少,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它往往和节令、礼仪、风俗联系在一起。

泥塑艺术发展到宋代,不但宗教题材的大型佛像继续繁荣,小型泥塑玩具也发展起来。有许多人专门从事泥人制作,作为商品出售。据记载,宋代杭州也是塑捏泥人盛行的地方,产品多为泥娃娃,称为“磨喝乐”。据民间传说,“磨喝乐”是佛祖释迦牟尼在迦毗罗卫国为王太子时亲生的儿子,成年后随父出家,修成正果,成为十八罗汉之一。每逢七月七日,不仅平民百姓买回去“乞巧”,达官贵人也要买回去供奉玩耍。

“泥象”与“泥春牛”

南宋都城杭州,至今还可见到一种泥塑的小象,和泥娃的大小差不多,被人们奉为神兽。泥象的产生源于皇室的南郊祭天礼。南宋王朝每三年举行一次郊祭大礼,仪仗队由当时越南进贡来的大象为前导,观看大象的排练是当时人们的一大乐事,故泥塑小象应运而生。其他还有泥神像、泥鬼怪、泥禽、泥兽、泥花等,大多为孩童玩耍之物,也有作为案头陈设的。

无锡的“泥春牛”与“傩”信仰有关。南宋杭州有“鞭春”仪式,立春当日,由临安知府带头,手执彩扎牛鞭,“牛”(泥牛)身上抽打三次,作为春耕开始的象征,称为“打春”寓意阴气消退,阳气上升,万象更新。立春前后,街市上有小泥牛出售,邻里间相互赠送,被视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吉祥物。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07c62ea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8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