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2022-09-19 10:05: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欢迎阅读!
中国,起来,人民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课标要求的维度目标是知识性目标,行为动词是讲述、认识,学习水平为了解水平和理解水平。学习内容是开国大典和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课,主要内容有新中国的成立和西藏和平解放。新中国的成立主要包括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三个方面的内容,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义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来,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中国历史的重要转折点。西藏和平解放是我国成功解决民族问题的典范,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学情分析:

优势:学生学习历史已经有一年半的时间了,初步掌握了一些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学生对于开国大典的内容也比较熟悉。因此通过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和利用生动形象的媒体教材来感知历史的方法,学生基本能够掌握开国大典具体史实。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新、旧中国国家和人民地位变化的比较,学生基本能够体会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及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劣势:由于学生对史实的了解不全,特别是还没有学习世界历史,对新中国的成立在世界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没有认识,因此很难全面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课标要求讲述开国大典。教材分析中指出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了新中国的大政方针,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作好了充分准备。开国大典的举行,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所以,通过对课标和教材的分析,确定本课的重点是:一届政协会议和开国大典。

课标要求 认识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通过对学情分析可以看出由于学生对史实的了解不全,特别是还没有学习世界历史,对新中国的成立在世界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没有认识,因此很难全面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所以,通过对课标内容和学情分析,确定本课难点: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学习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了解和掌握第一届政协会议内容。通过播放开国大典的精彩片断,再现当时的宏伟场面,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组织学生讨论西藏和平解放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辩证的思维能力,并认识和平解决是最终目的,同时理解民族问题的复杂性。

学生在了解开国大典具体史实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人民革命的历程,体会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教学流程:

活动一:材料导入,激发兴趣(预设时间2分钟)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刚结束,1949323日上午,毛泽东率中共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出发时,毛泽东回过头来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进京赶考去。周


恩来笑着答应,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能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毛泽东说完登上汽车向北平方向前进了。 问题导入:毛泽东等人进京后,考试成绩如何呢?(板书课题) 活动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理解本课内容(预设时间24分钟) (一)自主学习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7分钟)

1、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回顾学习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方法,学生分组讨论交流,从召开时间、地点、内容、意义四个方面来进行学习,有些学生对学习的方法可能掌握得不太好,所以采取小组合作、兵教兵的方法。

2、即时巩固:引导学生归纳出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是:一个文件、一个政府、一个主席、一面国旗、一首国歌、一个首都、一座纪念碑、一种纪年。学生用3分钟的时间识记这八个一,然后用2分钟的时间互相提问,检查掌握情况,结束后向教师汇报检查情况。 【点评:通过组织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通过学练结合,帮助学生及时掌握知识。 通过归纳的方法,把学习内容进行简化,有助于学生记住所学的内容。】

(二)开国大典(10分钟)

1 再现开国大典:教师播放《开国大典》录相资料,营造课堂气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学生观看《开国大典》录像片段,交流感受,谈谈你印象最为深刻的一幕是什么?组织学生抒发爱国情感,说一句祝福祖国母亲的话。

【点评:通过组织学生谈看开国大典的感受,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说一句祝福祖国母亲的话,利于学生情感升华。】

2、课堂讨论:为什么说新中国成立是中国历史的重大转折?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要求: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分析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1)运用比较的教学方法。通过新旧中国国家和人民地位的变化比较,学生能够真切体会到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

2)播放《二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图》的课件。通过地图动态、色彩的变化,直观展1949年前后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变化,理解新中国诞生的世界历史意义。

【点评:教师运用比较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有效的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国内和国外意义。】

(三)西藏和平解放(7分钟)

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4西藏和平解放一目,你认为应该了解西藏和平解放的哪些内容?学生用2分钟的时间阅读,用分3钟的时间进行交流。

2、组织学生讨论中央解决西藏问题时,为什么要一面向西藏进军,一面力争西藏的和平解放?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


【点评:阅读交流,学生能够很快把握此项内容的知识点,通过开展讨论,自由发言,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同时理解和平解决民族问题的重要性。】 活动三:拓展延伸、思维提升(预设时间5分钟)

出示问题: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从此过上了幸福安宁的生活。为什么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还要将曾经激发中华民族英勇战斗的《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国歌呢?为什么还要时时唱起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呢?

学生认真思考,发言。教师点拨提升,可联系当今美国在韩国部署撒德导弹的时事,让学生明白中国人民的忧患意识,理解成语居安思危的含义。

【点评:此活动能够结合时事热点问题去学习历史知识。了解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学史方法。】

活动四:归纳小结(预设时间5分钟)

组织学生设计本课大事年表,逐步展示板书设计,指导学生理解各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师小结:1949 10 1日是个不平凡的日子,这一天实现了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的确,从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到开国大典的举行,再到西藏的和平解放,无不显示了中国共产党在筹建新中国,成立、巩固新中国时的高瞻远瞩和非凡睿智。这为社会主义建设构建了良好的开端,向人民交了一份合格的答卷,中国历史从此掀开了新的篇章。

【点评:设计大事年表,有助于学生理清线索,记忆重大事件,掌握基本知识。教师的小结照应了导入时设计的问题。】

活动五:知识运用(预设时间4分钟) 用课件就本课的知识点对学生进行测试训练。 总体点评: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是七年级下册中国现代史的第一课,是一节把历史知识与爱国教育融合在一起的比较难把握的课文。为突破重点难点,教者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让学生对这段历史在短短的一节课中有了较深的了解,从而真切地体会到了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真正站起来了!具体做法主要有:

1、个体自学和合作学习有机结合。既发挥学生个人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也发挥出合作学习的优势。对学习的方法掌握得不太好的学生,采取小组合作、兵教兵的方法,让学生直接在课本上标注。

2、创设情境,陶冶爱国情感。视频《开国大典》真实的再现了大量的历史珍贵画面,缩短了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学生祝福祖国,爱国情感得到提升;教师的开课与结课的语言相互照应,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比较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新旧中国国家和人民地位的变化,体会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骄傲情感。

3、时事热点问题与历史知识有机结合。促使学生关心国事,增强爱国强国意识。 这节课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征出发,整体落实了教学目标,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把历史知识与爱国情感陶冶相融合,使学生很好的掌握本课知识,实现了三维教学目标的统一。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09db0d45a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6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