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

2022-07-09 15:01:3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为学》,欢迎阅读!
为学

《为学》导学案

[教学目标]:通过对课文的分析,引导学生自己说出贫者至而富者不至的原因,从而得出世事无难易,重在立志地去为的道理。

[教学重点]:了解、体会作者借事喻理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对文字较枯燥的文言文的阅读兴趣。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文学常识:《为学》本是————写给他的子侄辈们的,目的是教育他的子侄们立定志向、刻苦学习,原名为————————。由于本文针对人学习时的畏难情绪而言的,本文就具有了普遍教育意义,使并非其子侄的许多后来者深受教益

(一)、明确教学目标及重点(略) (二)、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一遍课文,然后让学生。轻声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能把课文顺畅的读下来之后,放声朗读。

一、学习文言基础知识 ,找一找做一做

1 字音、字形: 为、 恃、 钵、 鄙、 2 一词多义:

3 古今词义不同: 明年 买舟



二、解释单字:(自己找答案,总结规律)集体订正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yǐ);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

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蜀之鄙(bǐ)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yù)于富者曰(yuē)

“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shì)而往?”曰:“吾一瓶一钵

(bō)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

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yān)。人之


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zāi)?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

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



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家庭作业:自己回家翻译课文

第二课时

三、 重点学习课文“蜀鄙二僧去南海”一段

1 思考:文章以“为学”为题,但却以较长篇幅写了二僧去南海的故事,为什么?

2.再读全文一遍,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作者对于侄们的希望是什么?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概括。

②作者告诫子侄们最重要的话是哪几句?

重点:思考交流: 说出“天下事”和“为学”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出文章的论证方法“借事喻理”

作业:文章中蜀鄙二僧的故事其实并未结束,请根据文中二僧的性格特点,给二僧的故事补上结尾,重点突出富者的神态,语言和行动。

课外拓展:

一、给下列加黑字的注音 ( 10

乎成 昏与 蜀之

于富者 久而不

二、了解下边文言词语的意义或用法:(13

1、下边句中加黑的词,有的意义跟现代汉词不同有的读音也不同在括号里加以说明。 蜀之鄙有二僧( ) 贫者语于富者曰( ) 子何恃而住( ) 顾不如蜀鄙之僧( ) 2“者”在文言中相当于“的人”“的东西”、“的事情”等。试解释下边句子中的“者”字。

学之,则难者亦易矣( ) 富者有惭色( ) 能者为师( ) 普通劳动者( )

3、“乎”、“矣”、“也”、“焉”、“哉”都是文言中常用的语气词说明加点词所表达的语气A、天下事有难易乎( ) B、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 C、吾数年来欲舟而下,犹未能也( ) D、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 E、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

三、解释词语(39

1之,则难者亦易矣。( ) 2屏弃而不用( ) 3、岂有常哉( 4未能也( )


5、人之立志,不如蜀鄙之僧哉( ) 6、蜀之 7买舟而下( 8明年(

9、贫者语于富者( )( 10、吾之昏,不人也资: 逮:______ 11旦旦 旦旦: 学:_____12. 久而不怠焉久: 怠:________ 13 迄: 成:______14 吾资之人也 聪:_______倍:________ 15、屏弃而不用 屏:____屏弃:_____

16 圣人之于鲁也 道:_____ 卒:________传:________ 17 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 然则:________ 常:________

18吾欲南海,何如 之:____ 何如:____19 而往子: 恃:________. 20吾一瓶一钵 足:________21、富者有惭色 惭色:________ 22. 西蜀之南海 去:________23 者也 败:________ 24 者也 力:________25、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____ 26 学之,则难者亦易矣。学:___

四、翻译句子(20

1、人之立志,不如蜀鄙之僧哉 2、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

3、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4、子何恃而往? 5 吾一瓶一钵足矣。

6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

7 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于庸也。 8、吾资之聪,倍人也 9. 自力者也 10 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

五、原文填空(18

1、文章借蜀鄙之僧的故事告诉我们为学要具备两个条件: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二僧的物质条件截然不同。

3.二僧对话中,富者两次说“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他只强调,______________则不但表明富者计划去南海的时间之长,而且表明他对物质条件的要求之高:_______________”表明贫者对物质条件的要求之低。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明写贫者的行动,他终于克服艰难险阻,取得了成功:“_________________”表明富者的物质条件准备永无完备之日,____________________”则暗写富者到底没能去南海。

5、讲蜀郡二僧的故事,目的是要阐明学习方面的一个道理: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请用原文回答) 6为学》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原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代四川人。本文通过的故事,说明了的道理,从而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09dde27f7ec4afe04a1dfc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